第一百四十五章 作揖(第3/4頁)

……

等許七安的身影消失在視線裏,城頭慢慢響起一些聲音,這些聲音最後匯聚成河流,變的嘈雜混亂。

鎮北王死了,楚州城化作廢墟,北境群龍無首,存活下來的兩萬多士卒陷入巨大的迷茫裏。

楊硯注意到了士兵的異常,氣沉丹田,喝道:“眾將士聽令,本官乃金鑼楊硯,本次使團主辦官。

“如今鎮北王已死,本官接受楚州城一切軍政要務,速下城頭,在城外聚集。”

士卒們頓時有了主心骨,井然有序的離開殘破的墻頭,群聚在城外的空地上。

楊硯少年時代,追隨在魏淵身邊,參加過山海關戰役,領軍的經驗還在,很快就安撫好將士,維持住了秩序。

恰好此時,李妙真禦劍而來,停在楚州城上空。

此時天色已經青冥,再過幾刻鐘,天就徹底黯下來。

她俯瞰著化作廢墟,滿目瘡痍的楚州城,心說我還是來晚了,楚州城已破,看這架勢,剛剛城中發生過高品武夫的戰鬥。

李妙真粗略的掃了一眼廢墟,而後轉頭望向城外聚集的軍隊。

這不合理……有過豐富軍旅生涯的白馬銀槍小女將,一下子判斷出情況不對勁,按理說,這般激烈的戰鬥,必定廝殺慘烈。

不可能有這麽多的士兵存活。

“楊金鑼,楚州城發生何事?鎮北王……人呢?”

李妙真駕馭飛劍,懸在楊硯等人不遠處的低空。

楊硯早就看到她了,兩人在雲州剿匪時,有過交集,勉強算有交情。只是面癱武癡性格古板,即使見到熟人,頂多是目光交接時微微頷首,不會刻意出聲招呼。

聞言,大理寺丞等人表情古怪起來。

楊硯解釋道:“鎮北王屠城,被殺了。”

……李妙真臉色僵硬,怔怔的看著他。

楊硯點了點頭,表示事情就是這樣。

你這算什麽解釋,你這是在吊人胃口吧,要不是知道你性格本就如此,我現在就撩袖子揍你了,哦,我打不過四品巔峰的武夫,那沒事了……李妙真心裏嘀咕。

大理寺丞咳嗽一聲,補充道:“黃昏時,北方妖蠻兩族大軍聯手攻城,青顏部首領吉利知古,妖族首領燭九,為爭奪血丹而來。

“而血丹,是鎮北王屠了楚州城三十八萬人口煉制而成。鎮北王為一己之私,殺戮竟將整座城屠戮一空。”

說到這裏,大理寺丞露出沉痛之色,然後,他看見李妙真一臉淡定,沒有一絲一毫的震驚。

“你,看起來不以為意?”大理寺丞就有些生氣。

“我早就知道了,但後面的事不知道,你繼續說。”李妙真道。

“……好。”大理寺丞清了清嗓子,把發生在城中的戰鬥,參戰的高手數量等細節,詳細告訴李妙真。

英姿颯爽,作女軍人打扮的天宗聖女,整個人愣在那裏。

鎮北王屠城她是知道的,巫神教高品巫師的參與,也不能讓她驚訝,畢竟許七安已經分析過了,鎮北王背後還有其他體系的高品相助,現在只覺得果然如此。

但李妙真萬萬沒想到,這一戰裏,竟然還有入魔的地宗道首、鎮國劍、神秘女子以及那位橫掃全場的高手的參與。

難道不是鎮北王為一己私欲屠城,然後引來妖蠻兩族的反撲嗎。

為什麽還有這些高手參與,關系太錯綜復雜了吧,我需要冷靜下來分析一波,不,我需要許七安……李妙真有些慚愧的心想。

“李道長是如何知道鎮北王屠城?”

讀書人心思細膩,劉禦史拱手問道。

經他提醒,李妙真柳眉倒豎,踩著飛劍升空,在兩萬士卒中盤繞,喝道:

“楊金鑼,立刻擒拿都指揮使、護國公闕永修,鎮北王是屠城的罪魁禍首,他則是鎮北王的屠刀。當日正是此人率軍屠城。”

“什麽?!”

不止是楊硯,大理寺丞等人臉色一變。

來不及多問細節,當即配合李妙真搜尋闕永修,但找遍軍隊,找遍城池廢墟,沒有找到闕永修。

他已經逃了。

或許是趁著蠻族潰散時一起溜了,或許是目睹鎮北王身亡後,悄悄潛逃。

當時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戰場,在不知道闕永修犯下不可饒恕罪行的情況下,又有誰會過多的關注他?

不僅是他,鎮北王的密探也早已暗中潛逃。

眾人又氣又怒,卻又無可奈何。

大理寺丞沉聲道:“多謝李道長提醒,若不是你,我們極可能忽略了此賊,讓他逍遙法外。待使團回京後,我便上書彈劾,發布通緝令,捉拿此獠。”

劉禦史極為激動:“沒錯,闕永修是淮王死黨,淮王要想在楚州城瞞天過海,少不了此獠的幫助。多謝李道長提醒,請受本官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