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許七安的截殺計劃(第3/3頁)

大奉邊境的主要城市,都刻畫了類似的陣法,加強防禦。司天監每隔百年,就會召集所有術士,修復、補充陣法。

“再有鎮北王坐鎮,楚州城固若金湯。”劉禦史附和道。

使團抵達城門口,便看十幾名官員已恭候多時,為首者是一位身穿緋袍,長須及胸,面容清臒,透著一股讀書人的儒雅,以及邊塞官員的銳氣。

楚州布政使鄭興懷。

“鄭大人,京城一別,已有三年了。”劉禦史大笑著上前,看起來與鄭興懷頗為熟稔。

鄭布政使微微頷首,不苟言笑的臉上擠出些許笑容,一番寒暄後,領著眾人去了楚州最大的驛站。

落腳後,楊硯等人與鄭布政使坐在堂內談事。

“鄭大人,陛下和諸公們聽說楚州發生‘血屠三千裏’案,驚怒交集,派遣我等前來查明此事,希望鄭大人傾力相助。”劉禦史拱手道。

早已知曉此事的鄭興懷微微頷首,問道:“幾位大人希望本官如何協助?”

楊硯直截了當的說:“我需要楚州邊軍的出營記錄,以及楚州各地衙門的公文往來。”

鄭布政使沒有回答,環顧眾人,不經意地說道:“我聽說主辦官許銀鑼因傷返京了?”

劉禦史嘆息道:“途中遭遇埋伏……”

鄭布政使皺了皺眉,公事公辦的語氣:

“沒了主辦官,這便宜行事之權……當然,各地衙門的公文往來,本官可以給幾位大人一觀,只是邊軍的出營記錄,恐怕只有主辦官有權力過問。本官會稟明淮王,但不保證淮王一定會通融。”

劉禦史等人也不惱怒,笑呵呵的說:“多謝鄭大人,多謝鄭大人。”

談完後,鄭布政使以公務繁忙為由,告辭離開。

大理寺丞看了眼劉禦史,搖搖頭:“可惜,兩位禦史還是禦史,若是巡撫,嘖嘖……”

禦史在京城時是禦史。一旦奉旨到地方視察,那就是巡撫。

巡撫權力之大,直接壓過都指揮使、布政使、提刑按察使三位最高領導。

可正因為巡撫權力之大,才會委任許七安做主辦官,元景帝的態度很明顯,不能讓使團制衡淮王。

楊硯淡淡道:“這位鄭布政使,為官如何?”

劉禦史忙說:“我與他有些交情,此人為官清廉,名聲極佳。”

……

三黃縣。

城外,官道邊的涼棚裏,姿色平庸的王妃和俊美如畫的許七安坐在桌邊,喝著劣質茶水。

此地距離城門口不遠,一壺茶兩文錢,很便宜,再加上位置選的好,一顆大榕樹下,風一吹來,既陰涼又舒服。沿途不停有進城或出城的百姓在這裏歇腳,喝茶。

許七安握著茶杯,思考著他的“截殺”計劃。

要想從鎮北王的密探口中套取情報,肯定不能在城裏,不但會波及無辜百姓,還可能被反殺。

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對方出城。

既然是尋人,肯定不會在一座小縣城逗留太久,北境郡縣無數,也不可能每一個城市、鄉鎮都安插了人手。

因此,密探肯定是流動的。

他只要守株待兔就行了。

這時,他發現隔壁幾名漢子行為有些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