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楊千幻出關(第2/3頁)

“這場戰爭因何而起?史書上語焉不詳,卑職想著,魏公您是當初的五軍統率,對此想必一清二楚。”

魏淵沉吟許久,似在回憶,目光透著滄桑,徐徐道:

“元景13年,南方蠻族在蠱族的率領下,忽然進攻大奉南方邊關,攻城略地,塗毒數百裏。朝廷收到塘報後,立刻組織軍隊南下驅逐蠻族。

“結果就在同年八月,北方蠻族與妖族聯手,組織二十萬騎兵、妖兵,以獅子搏兔之姿,南下進攻大奉。

“大奉腹背受敵,經過一年的戰爭,於元景14年,放棄了西北方兩州萬裏疆土,專心對抗南方蠻族。

“同年秋,萬妖國占了那兩州之地,宣布復國。”

魏淵起身,走到立式疆域圖邊,指頭在大奉西北方畫了一個大圈,道:

“楚州和荊州一旦分裂出去,北方蠻族、妖族、萬妖國將成三角之勢,不管是南下打大奉,還是西進打佛國,三方都能達成最緊密的陣勢,互相馳援。

“所以,到了元景15年,西域佛國下場了。戰局頓時逆轉,佛國和大奉聯手,三月之內奪回了楚州和荊州。大奉得以喘息,分出更多兵力南下,痛擊蠱族為首的南方蠻族。”

果然,當年的山海關戰役裏,確實有萬妖國余孽參與,九尾天狐的遺孤,那位妖族公主,她的終極目標是復國……山海關戰役的失敗,讓她意識到佛門過於強大,想要復國必須削弱佛門……所以,她開始圖謀桑泊底下的神殊?

許七安緩緩點頭,只要弄清楚對方的目標,很多事情就變的有跡可循,也能從容做出應對。

隨後,他又想到一個問題,大成佛法的出現,肯定會在西方掀起軒然大波,理念之爭不可避免,佛門到時候出現分裂的話。

那位九尾天狐會作何感想?

她辛辛苦苦數百年,沒能做成的事,大奉的一個小銀鑼,隨便嘴炮幾句,就讓佛門分裂……

魏淵道:“元景16年時,南北蠻族、北方妖族、萬妖國余孽,以及東北巫神教,在山海關處會師,孤注一擲,欲與西域佛門、大奉決一死戰。各方投入兵力超過百萬,戰爭不眠不休維持半年,最後以大奉和佛國慘勝收場。史稱:山海戰役。”

“魏公,巫神教,怎麽突然下場?”許七安問道。

“自然是有利可圖,巫神教……一直仇視大奉,這關乎到大奉開國時的一樁舊事。”魏淵回答。

這個我知道,大奉的開國皇帝鴿了巫神教,需要人家時,一口一個小甜甜,等立了國,扭頭就喊人家牛夫人……許七安心裏吐槽。

“巫神教直接在東北方騷擾大奉不是更好?”許七安疑惑道。

“哪怕是朝廷最艱難的時候,寧願放棄北方兩州,也沒放松過對東北方的部署。巫神教若是攻打東北方,一旦久攻不下,山海關戰事平息,大奉就有充足的時間和兵力支援東北邊境。

“與其如此,不如從北方蠻族和妖族領域借道,前往山海關,一戰定輸贏。”

許七安握著茶杯,陷入沉思。

山海關戰役的開端是南北蠻族聯軍,但最開始是蠱族率領南方蠻族進攻大奉邊境,隨後北方蠻族也南下攻擊大奉。

這裏可以看出,是那位天蠱部的前任首領從中斡旋,鼓動蠱族挑起戰爭。

這符合兩個小偷的謀劃。

另一個小偷是術士,而術士體系脫胎於巫師體系,當年巫神教插手山海關戰役,這位神秘術士肯定有煽風點火,產生催化作用。

許七安能想象,當年兩個小偷是如何遊說各方,達成結盟,挑起了這場史上罕見的大型戰役。

“所以萬妖國余孽知道我身懷氣運,是通過當年的事?不,不對,偷氣運是兩個小偷私底下的謀劃,我氣運沒覺醒之前,連監正都沒發現……那,妖族的公主是通過什麽渠道發現我體內的氣運?

“她必然是知道的,否則不會讓神殊和尚寄生在我體內。

“呼……先不管這個,再定一個長期目標,查明神秘術士竊取氣運的原因。天蠱部的首領是為了竊取氣運鎮壓蠱神,神秘術士可能另有目的。”

浮想聯翩之際,魏淵問道:“還有什麽事?”

許七安搖頭:“沒有了。”

他沒有下決定告訴魏淵自己身懷氣運的事,雖然監正和金蓮道長知曉此事,但這是兩位老銀幣自己發現的。

許七安從未主動告訴別人。

不告訴魏淵,是因為許七安心裏有一層顧慮,魏淵是國士,在他心裏,大奉王朝擺在第一位,或第二位。

許七安不認為自己在魏淵心裏的分量高於大奉,若是被魏淵知道,大奉國力衰退的原因是氣運被竊取,轉嫁到自己身上。

魏淵會怎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