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廬山坐論

龍虎宗、凈明派兩位合道的加入,給楊曦、葛巢甫和鮑靚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同時也帶來了對謝安、鄭隱和李弘一方的巨大支持。

當謝安繼續在很多問題上做出讓步之後,楊、葛、鮑三人終於同意了協議中最重要的一條:將大晉所有信力合並,統一交由崇玄署掌控。

基於這一基本原則,將在各宗門之上成立崇玄署,執掌布道教化之責。今後各宗各派產生合道修士後,飛升所需的信力由崇玄署安排,誰先完成飛升的準備,誰就飛升。

協議對各家宗派的發展也做了規劃,京中不再增設道觀,地方州郡交由各宗,各宗各派以現有勢力和規模為基礎,劃分布道範圍。

舉例來說,比如把江州、南陽劃分給樓觀道,那麽今後只許樓觀道在這兩個州郡增設道觀,其余各宗均不得增設,但別家宗門已經設立的道觀,依舊可以招收弟子、賺取道產,樓觀要保證其正常布道。

崇玄署大政皆出於所有合道組成的天師堂,具體事務則從各家宗門抽調修士擔當。

經過半年的艱苦談判,這項協議終於達成一致,並由顧佐親自點名的廬山道士陸修靜編訂各宗各派經書總目。

陸修靜是個煉虛散修,無宗門派系,更喜好鉆研道家經義,常年在廬山修行。聽說白虎神君專門指定他來編纂道經總目,非常高興,立刻接下了這項任務。

將宗門經書加入道經總目,這是奠定將來自家在道門中地位的大事,各宗各派對此極度重視,幾乎都是由宗主、掌門或祭酒親自前往廬山,協助陸修靜。

陸修靜窮其一生搜羅各宗各派道經典籍,許多宗派失傳的經書,他那裏都能找到孤本,基礎本來就好,再由各家宗門積極配合,半年時間便定下初本,取名《三洞經書目錄》。

成書之後,又邀請各家宗派上廬山校訂,於是大大小小五十七家宗派齊聚廬山。

借此機會,得顧佐授意,八位合道便在廬山召開道門大議事會,完善修改協議條款,並修纂《天下宗派簿》。

這次大議事中,確定了崇玄署的架構,官方認可了五十七家宗派,對各宗各派的地盤進行了劃分,並規定了所有宗派共同敬奉的十六位祖師,包括三清、尹祖、張天師等等,其中顧神君赫然在列。

崇玄署的一項重要職責便是建信力池,總攬天下信力的支配。顧佐將自家收存的信力第一個倒入信力池中,各家各派遵循執行,信力池中立刻就存儲了二十二億信力。

這一系列重大事件,奠定了晉第十八世界的道門秩序,決定了天下大勢的發展,史稱廬山坐論。

大事議定之後,顧佐完成了此行下界的任務,按照廬山坐論的約定,他可以排入第一序列,以六億信力打開虛空通道,返回混沌世界。

同時,由於他本人被列入此界公認的祖師名錄之中,並且排在第五順位,今後晉第十八世界的大部分道觀之中,都會出現他的神像,而因為他下界的時間最近,顯聖事跡最新,所獲信力占比也會非常大,甚至超過三清和尹祖,排名第一。

今後每一次合道飛升,每一次為修士授箓時,在向天庭支付的信力中,都有他一份信力。經過前後六年的了解,尤其廬山坐論時各宗各派的“自承家底”,顧佐對大晉第十八世界的信力繳納量已經心中有數。

倘若保持目前的規模不變,每隔十五年左右會有一次飛升,向天庭供奉信力六億圭;為了溝通天界,獲得天師府認可的箓職,具備使用符法的資格,每一位道士受箓時同樣要繳納一筆信力,按照箓職的高低而不同,由幾萬而至幾千萬不等,這一筆信力實際遠超飛升所繳納的信力,每年大約在八千萬至一億左右。

兩者相加,顧佐估算下來的數字是平均每年一億兩千萬至一億四千萬,他本人可在其中占到一千六百萬以上。

下界六年,顧佐完成了任務,對比混沌世界的時間,相當於東唐過去了一年半。

所以說,做什麽事情還是要從天下大局上入手,一年時間便完成了之前五年才能達成的目標,最重要的是將這種格局形成了制度,可以確保他攫取的信力占比將來不會顯著減少。

顧佐依舊沒有回去的打算,他要確保這套制度平穩運行三年,形成制度慣性。最關鍵的是,北方五鬥米道還沒容納進來,天下未曾一統,豈能一走了之?

廬山坐論之後,謝安就一直糾纏在顧佐身邊,要求他盡快將整合北方五鬥米道納入議事日程,到年底時,顧佐終於開口了:“向寇天師下書,我要和他一晤,地點由他定。”

寇天師名謙之,北方五鬥米道天師祭酒,實際掌控著北秦大地數百萬信眾的教化,也是北秦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