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李二鳳穿完顏構28(後世番外)(第3/4頁)

“更為難得的是,世宗雖為男子,思想卻並不保守。鄭太後及一幹帝姬、宗姬、命婦被贖回京,卻沒有被釘上恥辱柱,而是被世宗恩待,長者奉養,年輕女子許其改嫁,並不限制其出家。駙馬王昪施暴於公主,世宗聞之,並沒有一味勸和,而是嚴刑峻法將駙馬處死,以儆效尤。”

“後世有人因此批評世宗暴虐,然而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正因為世宗用嚴刑峻法刹住了高門、民間對於北上女子失貞的嫌惡和責難,才使得北宋風氣為之一開,一改先前的保守與封閉,方才有此後婦女地位漸高,貞潔觀念逐漸淡化的轉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世宗品性中最為可貴的一點,便是不曾被權力所腐化,更沒有如同前代皇帝一般,臨死前表現出種種不合常理的舉動。世宗之前並不是沒有出過明君,他們也都先後建立起耀眼的功勛,然而伴隨著年輕的增長和健康狀況的惡化,他們的心態也隨之變化,掌握權力的頂級怪物開始扭曲,對天下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但是世宗沒有,善始善終。經天緯地曰文,慈惠愛民曰文,世宗當之無愧!”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往往會有一個默默支持著的女人,世宗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女人,不是金國郡主白月光,而是他的原配發妻魏皇後。”

“史書記載,魏皇後出身武家,父親是三品武將,聽起來的確不凡,然而但凡了解過世宗之前大宋是如何重文抑武的,就不會覺得這樣的出身有多顯赫,更不會覺得世宗娶魏皇後是為了爭取魏家支持,借魏家兵馬征討金國。”

“世宗並非徽宗皇帝嫡出,生母只是一名宮女,而徽宗子嗣諸多,他跟他的母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引人注目,這其間世宗在史書上留下的記載也很少,除去出生、賜名,以及此後跟隨在欽宗等皇子之後接到賞賜之外,幾乎沒有記載,直到世宗十五歲那年,方才單獨被史官記錄一筆。”

“宣和四年春,帝幸洛陽,康王構求以懷化大將軍女魏氏為妃,上允之。”

“這個‘帝’是指世宗之父徽宗,康王是世宗那時候的封號,懷化大將軍女魏氏則是後來的魏皇後。我相信只要看過並看懂這行字的人,就不會相信世宗不愛魏皇後,另有什麽白月光。”

“宣和四年,世宗十五歲,少年情竇初開的年紀,誰要是硬說在這之前他還有一段愛情,那我也沒辦法,畢竟你可能成熟的早。再看當時的背景——眾所周知,宋朝的都城在東京,為什麽徽宗回到洛陽去?因為當時洛陽發生了一件奇事。”

“據記載,當時洛陽百慧園中的牡丹一夜之間全都開了,官員上報之後,徽宗以為大吉,他是修道的,覺得這是上天對自己的恩賜,於是就帶著一幹親信、皇子、宗室到洛陽去,並為此賦詩行宴,賞賜百官,可想而知,這時候他的心情是非常好的,而世宗這個不被父親重視的兒子,就選在這個時候向父親表明了自己想要娶妻的意願,徽宗可能都沒有多想,便點頭答應了,不得不說,世宗是煞費苦心。”

“電視劇《大宋賦》裏講世宗娶魏皇後,是為了魏家的兵權,這更是滑稽可笑。第一,世宗之前北宋對武將的打壓非常嚴重,兵不識將、將不識兵,魏皇後的父親根本不可能手握軍權,割據一方,第二,魏皇後父親的記載多見於神宗、哲宗兩朝,欽徽二帝時反而很少,《宋史》後妃列傳中魏皇後的記載,也幾次提及世宗與妻子往魏家去探病,由此推論,很可能魏將軍身體有恙,臥病在床,早年征戰沙場,徽宗時便已經賦閑,何談掌控軍權?”

“根據《宋史》留下的記載,世宗兄長們的妻室都出自文臣家族,唯有世宗之妻出身武家,要知道在那時候,親王娶一位出身武家的王妃,很可能是會被人取笑的,然而世宗還是堅定不移的做了,難道這還不算愛情?且終世宗一朝,魏家也不曾出過實權武將,如果魏皇後的父親當真是實權武將,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幾方面綜合下來,說世宗是因軍權而娶魏皇後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成婚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世宗與魏皇後的記載都是同時出現的,他們一道離京去戍守皇陵,在那裏度過了一段平靜而美好的歲月,並且生下了一雙兒女,夫妻相敬如賓,分外和睦。宣和年間宋人寫的見聞小說裏,記載了康王一家出門遊春的事情,王妃懷抱幼女,康王使世子坐其肩……”

“魏皇後的識見與膽色並不遜色於男子,年幼時便頗不凡,靖康之變時世宗往南京應天府繼位,她催促丈夫先行,自己懷攜子女上京,途遇盜匪,卻臨危不亂,指揮扈從將其殺退,從容前往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