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家常(第2/4頁)

耿氏繼續道:“年貴妃要入宮,皇後娘娘自然要去與太後娘娘說一聲。姐姐也知道,如今太後娘娘身子不痛快,心裏自然不舒坦,聽了這事兒,忽然想起張佳氏來了,只道,年氏要入宮,張佳氏怎麽不入宮呢,那還是先帝爺親自賞的人呢。”

宋嘉書差點沒想起張佳氏是誰來。

很是想了想,才想起在圓明園爭寵但折戟成沙的張佳氏,確實是從宮裏賞出去的人。

總之,這就是太後要給皇上找不痛快啊。

宋嘉書心道:何苦來著,太後再為難皇上,對十四爺有什麽好處嗎?

耿氏又吃了一根烤青豆,這才捧起奶茶道:“不知皇上讓不讓張佳氏入宮。若是允了,皇上不高興,若是不讓,太後只怕更不痛快,要借此為難去給她請安的年貴妃呢。”

兩人正在說話,忽又有個小宮女來報,懋嬪娘娘到了。

比起耿氏這個來往景仁宮如家的人,宋氏可謂是稀客中的稀客。

這些年來,除了日常相見的問好,宋嘉書單獨跟宋氏說的話,當真是一個手的手指頭就數的過來——比她穿過來的年數還不如。

比起曾經努力蹦跶過爭寵的武氏,以及也曾試圖跟宋嘉書和耿氏交好的郭氏,宋氏才是真正的沉默。

然這回她的懋嬪位份,卻讓宋嘉書知道,雍正爺此人,或許不說,但他從來不會忘記任何事情。

任何人的功和過。

哪怕宋氏已經失寵許多年,除了府裏的宴席相見,皇上多年未進過一次她的屋子,未單獨見過一回、說一句話;哪怕宋氏的兩個女兒都年幼夭折沒有留住,連正經的名字都沒有。

但皇上還是記得的,他記得宋氏是最早服侍他的人,記得宋氏曾經給他生過兩女,所以給了宋氏一宮主位。

耿氏這個脾氣,最不適應跟宋氏這樣悶不吭聲的人說話,也說不上話,於是只道:“姐姐去正殿見懋嬪去吧,我在這兒躲躲。”

宋嘉書便起身浣手,然後披上大氅往正殿來。

不比耿氏的隨意,懋嬪見了宋嘉書,是正兒八經的行禮:“見過熹妃娘娘。”

宋嘉書對這種沉默至極,一板一眼的人也比較沒法子,於是只得按著宮規的禮儀,請她入座,命人上茶。

懋嬪坐了一會兒,勉強尋了兩件年節下宮裏的閑話說,然後就有些不安的抿著嘴坐在原地。

宋嘉書便道:“宋姐姐有話直說便是。”

懋嬪嚇了一跳,只道:“當不起娘娘這聲姐姐。”

宋嘉書無奈,這也是從前在府裏的稱呼罷了。

懋嬪又猶豫了一會兒,終是開口道:“聽聞皇上有恩典,命內務府和花房的人去移從前府裏娘娘凝心院中那株石榴樹。”

宋嘉書點頭,這事兒都過了皇後娘娘跟前,也不是什麽瞞人的事情。

懋嬪似乎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才起身福道:“臣妾,臣妾有一不情之請,想托娘娘的福,能否叫花房將我院中那株花椒樹也順道移了來。”

宋嘉書不免一愕,懋嬪千百年不說一句話,如今親自上門卻是為了一株花椒樹?

懋嬪見眼前的熹妃不答,更加局促了,連忙道:“熹妃娘娘,臣妾並不敢故意為難您,叫您格外勞動去吩咐花房。而是此事兒臣妾已經先與皇後娘娘求過了,皇後娘娘道,這是皇上給熹妃娘娘的恩典,讓臣妾來請教您……”

宋嘉書笑了笑,看著懋嬪解釋的沒了話十分窘迫,忙接上道:“既是皇後娘娘也知道,我這裏更沒什麽,不過是順道的事兒,哪裏有不能的呢。”

懋嬪這才千恩萬謝的起身準備告退,宋嘉書看外面雪越發大了,就想留她多坐一會兒避避雪。

然而懋嬪人雖坐下了,但看上去卻像是坐釘板一樣不安,囁喏了片刻,又開口感恩宋嘉書肯帶著她的花椒樹一起移栽之事,像是插了電的復讀機一樣不斷重復道謝。

宋嘉書見她實在呆的難受,只得讓白寧送客了。

“姐姐去了有一會兒,可有事兒?”宋嘉書回去的時候,只見牛乳茶都下去半罐了。

她便把花椒樹的事兒說與耿氏,耿氏聽了就嘆氣:“唉,懋嬪娘娘也是心裏苦。姐姐不知道吧,那棵花椒樹有二十五六年了,是當年懋嬪的兩個小格格……不,若是按現在稱呼,就是兩個小公主,還在的時候,母女一起種下的。”

“咱們入府晚,我知道的也不多,還是從前聽府裏服侍的老人兒說起來的:別看宋格格如今枯木一樣,但她是最早入府的格格,當年可不是這樣木頭似的人。”

“那時候還沒有雍親王府,只是宮裏的阿哥所,皇上也還是阿哥,沒有福晉也沒有旁人,宋姐姐獨自服侍皇上有一年左右吧。後來李氏入阿哥所的時候,她都有喜了。雖說第一個生下的是女孩,但那時候宮裏孩子也少也格外稀罕啊,聽說先帝爺和太後娘娘當時都特意賞過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