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2/3頁)

趙王小兒子親自把人捆了,麻溜領著人去找欽使。

等見著了朝廷派下來的欽使,趙王小兒子立刻嚷嚷道:“欽差大人,你可要給我們趙王府做主啊,這些刁奴實在太過分了!我多俊俏瀟灑一個人,出去理當是很受歡迎的才是,都怪這些刁奴在外頭敗壞我的名聲!您可千萬要還我們趙王府一個公道,把他們幹過多少壞事算個清清楚楚、讓他們把偷吃的東西統統給吐出來!”

剛得了消息正想著怎麽和趙王府掰扯的欽使:“………………”

總覺得趙王家這幺兒的性情有點熟悉。

不要懷疑,這正是一位從開泰帝幕僚榮升為三品朝官的欽使。

聽完趙王小兒子叫嚷的話,欽使感覺老寇家莫不是容易出這種憨貨。

他們那位太子殿下就不說了,從小就是這性格。

連他們那位陛下偶爾也會做出許多讓他們心累不已的事。

趙王這邊這麽配合,半日功夫就把人贓都囫圇著送過來了,欽使辦起事來自然毫不含糊,二話不說就帶人趕去那處被百姓圍起來的縣衙。

見到欽使來了,百姓們振奮不已,七嘴八舌地和欽使說起自己家的慘況來。

欽使叫人挨個收起他們手中的狀紙,見上頭的字跡剛勁俊逸,眉頭微微一挑,想到至今還在獄中的那個“刺頭”。

欽使道:“諸位且放心,我們已經把罪魁禍首都抓起來了,接下來會有人核算清楚他們到底侵占了多少田產逐一造冊歸還。”

百姓見欽使面龐方正,神色清明,覺得他是個好官。他們圍了府衙大半天,也有些乏了,不少人心中都有了退意,猶豫著說道:“若是你說話不算話,我們還能往哪討回公道去?”

欽使解下腰間的佩劍,逡巡一圈,找到其中最年長的一位鄉老,正色說道:“這把佩劍是禦賜之物,勞煩這位老人家先幫我保管著,等一切塵埃落定再還我。”

一聽是禦賜之物,那鄉老頓時有些手足無措起來,緊張地接過那把佩劍,仿佛那劍有千斤之重!

見欽使把隨身攜帶的禦賜佩劍都交了出來,圍住府衙的百姓們才終於信了他。

要知道如非情況危急,弄丟或者弄壞了禦賜之物可都是要被問罪的!

百姓們陸續退去。

縣令擦了把額頭上的汗珠,堆起笑臉迎上欽使,正要笑著逢迎幾句,卻見剛才滿面和煦的欽使對上他時臉色冷冽無比。

“帶我去大牢。”欽使沒和縣令說半句閑話,直接吩咐縣令給他帶路。

縣令見欽使臉色奇差,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畢恭畢敬地領著欽使前去大牢。

不用問他都知道該把欽使往哪領。

欽使跟著縣令走進散發著難聞臭味的監牢,前行數十步,便見一個青衣青年坐在那裏靜靜仰看墻上的小窗。

牢房的情況並不好,又臟又亂,那年方弱冠的青年看起來卻像是安坐靜室、一派悠然。

“你在看什麽?”欽使命人打開老房門,邁步走了進去,口中不免好奇地詢問。

盧應巡道:“我在看這窗。您看這窗開得這麽小,外面太陽升起後卻能讓整個牢房都亮堂起來,月亮升起來後也能讓整個牢房落滿霜華。要沒有它,哪怕天上的日月再如何光亮明耀,也分毫都照不到我們身上。所以,能給大夥開個窗可真好,再小再窄都好極了,您說對吧?”

欽使頓住。

他的目光落到坐在青年清俊的側臉上。

聰明人說話不用說得太明白。

盧應巡口裏說的是日月天光,實則另有所指。

即便他們千挑萬選將一位他們認為聖明的君主推上帝位,也遠遠沒有到可以坐享從龍之功的時候。

他們想要的並不是榮華富貴,而是想實現許多他們過去討論出來的構想。

就如盧應巡所說的,就算他們有了一位還算英明神武的君主,要是他們的政令推行不下去,天下百姓的生活依然不會有太大改變。

最終也不過是皇帝換了個人而已,該欺壓他們的人依然會欺壓他們,該他們受的苦他們依然要受著。

他們要做的,就是要讓尋常百姓知道他們如今擁有一位聖明之君,讓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冤屈說出來,讓他們可以不用像過去那樣忍氣吞聲。

這並不容易。

這次趙王雖有失察之過,卻也還算配合他們處置禍首,可更多地方可能是鄉紳豪強相勾連,達官顯貴層層相護,可以預想到會有多少麻煩在等著他們。

欽使笑罵道:“你連功名都還沒有,考慮這麽多作甚?快隨我離開這腌臜地方給我打個下手,早些把事情處理完,也叫百姓們能早些睡個好覺。”

這話雖含著責備之意,更多的卻是長輩對晚輩的親厚。

盧應巡也不是愛自討苦吃的人,既然欽使都這麽說了,他便起身跟著欽使走出縣衙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