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民國深閨成物理學家

“欸, 你知道嗎?水登月這個作者,就是北城大學的黃老師。”

“啊?這消息靠譜嗎?”

“能有假?她本人自己說的,而且黃老師不正好是東京留學出身嗎?就跟水登月對上了!”

因為黃澄澄的自爆, 時隔好幾天,水登月再次回到大家談論的話題裏面,只不過,聊天的內容卻沒有她想象那麽美好就是了。

“那這樣我就有點失望了,原本看她的《假如給我三天時間》, 我想象的是一個身患重病卻愛好讀書的女子, 在生命垂危的時候考上名牌大學還精通五國語言…黃老師的話,就…”

“也不是不好, 就是沒有那麽好。”

黃澄澄原本以為,自爆身份後只會引來眾人的贊美, 但她沒想過的是,她現在不是原書結局中那個創業成功的先進獨立女性, 而僅僅是個日本留學回來的老師。偏偏她還仗著外國名著沒翻譯進國內的先天優勢, 將所有名著抄襲成自己的小說。

跟小說裏的優秀角色比起來, 作者反而變得十分沒有存在感了。

粉絲帶著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再去看黃澄澄的書, 就感覺不是那麽一回事了,就有一種“小說果然都是假的”的感覺。

還有小部分幕強的粉絲, 直接就放下了對水登月小說期待值,轉而去看過江鯽的小說。

“這期過江鯽的小說看了嗎?太精彩了。”

“對!特別是寫到《倫敦日報》報道沈明行的雜碎館,說:中國人跟世界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他們不傳播文化, 不傳播宗教, 卻讓倫敦市為雜碎而瘋狂…這裏, 我都快激動瘋了。”

說完後,他們又翻出了這期的《新時代》,半是學習半是復習地捧讀著。

這期說到沈明行的雜碎館,突然一夜之間就火了。

在那些受過教育的洋人眼中,雜碎館就是一個充滿著中國風情的烏托邦。他們穿過厚實的紅木大門,迎面而來的是雕刻著遊動鯉魚的柱子,最後是硬邦邦但散發著木制香味的椅子。

置身在這樣繁復精細的傳統中式建築中,端上一碗雞雜碎,便是洋人想象不到的東方情調。沈明行就是這樣,靠著這麽一家小館子,成功在倫敦餐飲界打響了名頭。

此時的友人,還深陷在學習的苦海中不能自拔,看到沈明行的春風得意後,苦悶地說了一句:“沈兄,你便好了,這餐廳這品牌,就算回國了也能繼續發展。”

“非也。”

面對友人的調侃,沈明行卻又其他的想法:“其實你仔細想想,這看起來是一道經典的中國菜,但市面上有類似的店嗎?就是因為我們國家在飲食文化上的推行不彰,不懂得融會貫通,才會讓其他國家有機會趁虛而入。”

這說法倒還挺新穎,友人來了興趣,好奇地問了一嘴:“那沈兄的意思是?”

“我會開西餐廳,讓國人品嘗到國外的美食。

或許意大利菜的烹飪手法更適合中式燉菜,或者美式薄餅的制法可以做包子,又或者讓國人知道別的菜系都沒有中菜好…我要讓中華美味永遠不斷進步,香飄世界。”

特別是最後一句,讓人激昂。

——這講的還是中菜嗎?分明就是借餐廳名頭,行開拓眼界之事。

這觀點正正好,就撞在了新派人士的爽點上,對沈明行這番話贊不絕口。

甚至還有人說:“看來這西餐廳,也並非崇洋媚外的東西,你想想,國內的西餐廳都是中國人在吃飯,哪像水登月說的,是討好洋人的場所?”

同伴附和:“我也覺得!找天得試試看別的菜系,我看文章裏沈明行還稱贊過德料,可惜我們這裏沒有德國餐廳。”

“欸,市中心好像要開一家來著,叫樂彼…”

呈書寫這本小說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不過有人關注沈明行的餐廳創業之路,就有人關心沈明行的留學生活。

剛好,過江鯽兩邊都沒有忽視,合理地運用劇情,完美討好了創業派和學校派的讀者。

故事中雖然沈明行的餐飲事業宏圖大展,但他依然沒有放松對學習的要求,他本就就讀於倫敦大學的強勢專業農業,班內五湖四海的學生都有,競爭很激烈。

有一次,家中父母重病,他想請假回國一趟,卻被教授告知如果回去缺考了,這門就不及格,將來可能無法畢業。

可如此嚴格不予變通的教授,轉頭就對本地的英國同學批了假。

那天考試他是邊哭邊應試,最後拿下了這輩子最難忘記的第一名。

法租界的一棟小洋房裏,季明望一家三口人正在吃著西式早餐,季父則是拿著報紙,看得十分認真。

妻子拍了拍丈夫,說:“快別看了,先吃飯吧。”

這一拍竟然把丈夫的偽裝給拍掉了。

報紙被拿掉後,三大五粗的漢子忍淚的模樣暴露在家人面前,見被旁人發現後,直接用手按著眼眶,不讓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