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3/4頁)

姑娘也生得濃眉大眼,頗有幾分英氣。

手上功夫也很不弱,真真的上馬能打獵甚至打仗,下馬能管家。

是寧楚格一眼看中,特別適合弘昀的姑娘。

起初康熙還不大同意,唯恐人家姑娘性子烈,委屈著他孫兒。可細一瞧,才知道那姑娘雖卻不過制度勉強參選。實則啊,早盼著第二輪就被撂了牌子呢。

比起被指給哪位皇子皇孫,人家更願意在阿瑪額娘身邊多賴幾年。

等十七八歲了,再找個合適的人家。

結果第二次選秀才剛剛開始,她跟瓜爾佳氏被德妃喚去回話的時候,就與前來請安的弘昀偶遇。並被一眼瞧上,繼而往聖駕面前表露了心思,這才成就了良緣。

但等著弘暉大婚後,便能輪到他娶佳婦進門。

女兒得了佳婿,兒子也訂了好姑娘。李氏叫個歡喜喲,每日裏盤算自己那點細軟。

琢磨著哪個給愛女,哪個又給兒媳。

唔,還得給弘時流出來些許。

“哎!”李氏搖頭:“錢到用時方恨少!以往不覺,現在瞧瞧,竟然全部家當都不如你這丫頭一份添妝。偏我這還得一分為三……”

“兒子不要,都給姐!”弘昀、弘時齊齊開口,倒是意外的和睦謙讓。

讓身為母親的李氏格外歡喜:“好孩子,額娘知道你們倆謙虛有禮,都是頂好的弟弟。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有可著一處貼補的道理?額娘雖沒有許多銀錢,但多多少少都是心意!”

她這麽一說,倒讓寧楚格到了嘴邊的謝絕不好說出口了。

只大大方方收下,轉身就給遞了六萬兩的銀票:“額娘的疼愛女兒悉數收下,女兒的孝順您也不要拒絕才好啊!”

李氏推拒不肯收,寧楚格就伏在她肩上嚶嚶嚶:“女兒拿些銀子給額娘花用而已,偏您還拒不肯收。這般客套,豈不是女兒還未嫁,就被當成了外人?”

女兒鮮少撒嬌,李氏自然就不大抗拒得了。

不多會的功夫就被磨著收了銀票,也看到了女兒那幹幹的,沒有半點淚意的眼。

氣得她直跟胤禛吐槽。

胤禛只笑:“孩子關心你,怕你掏空了積蓄以後無以為繼是好事啊!說明你啊,著實沒白疼這丫頭。不過,她也太小看爺了!”

養妻小這種事兒,難道不是他這個雍親王府男主人的責任?

享受親王雙俸,還有諸多產業的雍親王雖沒有愛女那般大方。卻也給了李氏一萬五千兩,福晉一萬兩。已經封了固倫公主,位比親王的寧楚格跟府上世子的弘暉每人萬兩。二阿哥弘昀的則比照她們減半。

至於為何交到福晉跟側福晉手裏,生生多費了遍事兒?

雍親王笑而不語,才不說是因李氏之故。

倒是雍親王府兩位阿哥的婚事敲定後,猜測雍親王是下任皇帝的人越來越多。當然,前頭那幾個造謠生事,說雍親王父憑女貴的都一一抓出來,褫奪了功夫,攆去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後。

余下的人便再怎麽猜測,也不敢輕易訴諸於口了。

倒是素有冷面王之稱的胤禛突然發現:自己的人緣好了很多?還總有些個不知所謂的人對他狂吹彩虹屁,甚至攀附過來,欲要追隨他鞍前馬後?!

就算是心懷大志,雍親王也很有原則的好麽

並不是誰都有資格上他的船。

該叱責的叱責,該教訓的教訓。只以能力論英雄,不被任何諂媚逢迎而動。久而久之的,倒得了些個直臣的認同。

而與朝堂不同,在民間,剛正不阿,急眼了連親姨父都敢剁的雍親王一直頗有聲望。內務府貪汙、國庫清欠、瘧疾防治等,一應利國利民的好事兒,都與他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

作為手無寸鐵,只能被壓迫的平民,誰還不希望在個清如水、明如鏡還嫉惡如仇的帝王治下呢?

現在的皇上雖然也不錯,但……

也許是老了,也許是對仁字過於追求了?總有些過於仁慈,縱得那些狗官們一個個越發明目張膽。百姓們嘴上不敢說,心裏不知道多盼著雍親王被立為太子,繼而上位,把那些個魚肉鄉裏的狗官一個個都剁了呢!

沒有了歷史上那麽轟轟烈烈的九龍奪嫡,也沒有兩立兩廢太子的心力交瘁。

被寧楚格調養好的康熙得以靜下心來,好生觀察一眾皇子。

老大沖動易怒且子嗣單薄,已經自行退賽。同樣的理由,老八也注定與那個位置無緣。老五、老七、老九、老十、十二,或者水平不行或者心性平和。一個賽一個的沒有鬥志,早早明確了絕不下場的態度。

十五幾個年紀小,又都是漢女所出,表現也平平,根本連下場的資格都不配擁有。

所以,算來算去他能選的,只有四、十三、十四其中一個。

得說三人都各有長處,又都有忽略不掉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