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3/7頁)

只要不出岔,最後登基的都是她阿瑪。固倫公主什麽的,她早晚都能當上。本身就不是特別在意,心裏又有底。以至於寧楚格說起這話來滿滿真誠,不帶絲毫虛假。

而康熙這會子,最最喜歡的,可就只有這個真字了!

越聽她這麽說,越打心眼裏覺得自己沒疼錯人:“別的公主哪能跟咱們寧楚格比?寵愛比不得,貢獻更比不得。爵位待遇,當然也要比無可比。否則於國有沒有功都一樣待遇,哪個還敢盡忠報國呢?”

“好孫女別忐忑,權當自己這爵位、俸祿是面旗。是杆昭告世人,只要肯積極上進,用自己聰明才智為朝廷做出巨大貢獻的。便是女子,也能為自己掙來爵位,能有高俸祿……”

為了安撫好孫女,讓她別再糾結自己的俸祿過高問題。

康熙也是煞費苦心。

當然他這麽說,不代表心裏也是這麽想。到底好孫女與眾不同,等閑男子都比不過,更不是尋常女子能夠比肩。

深信如她這般的格格當世僅有,康熙這話說起來也就格外隨意。

但架不住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寧楚格就一臉驚喜地站起來:“真的麽?還可以這樣麽?那孫女一定好生努力,當好這面旗幟!皇瑪法也起草個詔書?把這事兒昭告天下,不拘士農工商,也不拘男女。但凡有利國利民發現、發明的,都能加官進爵!”

“如此一來,還怕百姓不積極踴躍?集合全民之力,哪怕每年有個三五項的好發明、好發現呢,經年累月推行開,給大清帶來的都會是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怕康熙因循守舊,不敢妄開民智。寧楚格還特特提醒他,想想土豆,想想玻璃。

一個終於推廣到了全大清,成為主糧、主菜之一,也是當今的主要政績之一。隨著它的推廣種植,各地糧食產量直線上升。這幾年下來,便偶有災荒事。朝廷也能快速賑災,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再免費發放土豆種,三個月,就讓受災的百姓們擁有新的收成。

真真土豆推廣到哪裏,當地百姓就稱贊今上到哪裏。如今推廣全國,今上仁德之名當然也就家喻戶曉。

讓康熙深以為傲。

玻璃畢竟易碎,也並不是生活所必須。傳播與受歡迎程度,自然也就跟土豆無法同日而語。

但架不住寧楚格機靈啊!

為了幫著十四將玻璃推廣到千家萬戶,她可是打著自家皇瑪法的名號,將所有官學都換成了玻璃窗。不但切切實實讓人感受到了它的好處,還在皇恩浩蕩之外,體現了他對教育、對人才的看重。

不但輕輕松松打開了玻璃的銷路,督促學子們向學,還給他這個皇瑪法刷了一波民望!

真·一舉數得。

讓康熙想起來,就不由贊嘆孫女的機智!

又雙叒叕被誇到小臉兒通紅的寧楚格笑:“孫女好讀書,好動手實踐,還不吝嗇花銀子砸出勇夫來嘛!自然而然就比較容易出成果。再者皇瑪法日常接觸的不是妃嬪就皇女、皇孫女,也見不到旁人家的閨閣或者夫人。自然也就無從得知對方的才華……”

有了皇榜號召,那可就大大不一樣咯!

從根子上,就能讓人重視起女子的教育來。到時候再抓著幾個典型好生獎賞一番,大肆宣傳一波。

不愁不能進一步改善女子境遇。

畢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廷給公主、宗女們建學堂,民間,尤其是要參加選秀的人家。就都不約而同地,給自家姑奶奶加了騎射、中饋等課程。

再加上皇榜號召……

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正,寧楚格還能不積極遊說?

墨磨好,筆都送他手裏:“寫嘛,皇瑪法!橫豎一個都沒有,也能體現您求賢若渴,不拘一格。但凡有一個,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兒!!!”

康熙可是好生享受了一番乖孫女久違的撒嬌,才終於筆走龍蛇,寫下了詔書。得寧楚格好一陣皇瑪法英明,是孫女眼中最最好的皇帝。古往今來,誰都超越不了!!!

康熙被奉承的神清氣爽,臉上笑容不斷。

可把梁九功給激動的,眼角都濕了。打從廢太子到如今,可再沒見萬歲爺這般高興過:“還是公主厲害,最能體察聖意,最會寬慰皇上。您一進宮,萬歲爺連膳都能多用些。”

康熙一眼橫過去:“廢話!憑咱們寧楚格出神入化的廚藝,哪個還不能多用些?換做老九、老十、十四,必然都不止多用。還能為了決定最後一筷子的歸屬,直接打起來!”

寧楚格笑:“在皇瑪法眼裏,孫女的廚藝居然那麽好啊?”

康熙搖頭,表示不止他眼裏。

是一切有幸品嘗過她廚藝的,無不交口稱贊。為此,他還特意找德妃作證。

被點名的德妃笑:“可不,便事隔經年,妾也一直記得初初嘗到楊枝甘露的驚艷。著實不敢相信,那般美味,竟然出自個孩子之手。偏這丫頭拿手擅長的太多,等閑不肯做重復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