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2/7頁)

罵兒子罵到正激/情的康熙:???

就很愣了一愣,到底沒有拂了孫女的面子。接過一飲而盡,然後……

熊兒子什麽的,就徹底被拋在腦後。

轉而和顏悅色地看著寧楚格:“看不出來,小丫頭還頗通些個藥理?”

寧楚格謙虛擺手:“談不上,談不上。中醫派系紛雜,數千年傳承下來,各家典籍簡直浩如煙海。孫女兒豆丁大個人兒,哪裏敢大言不慚,稱自己一句頗通?”

“只略翻了幾本書,與府醫、太醫們請教了些許。初衷嘛,也是為了做出更好的藥膳。”

“畢竟古人說藥食同源,又說藥補不如食補。”

“皇瑪法應該也是知道,孫女的同母弟弘昀生來體弱,太醫都說若不好生將養著,怕是……”

活不到成年幾個字過於沉重,也過於晦氣。

寧楚格沒有直接宣諸於口,只略有些憂傷地說:“孫女都已經失去了弘昐弟弟,不想弘昀再有任何意外。偏額娘細心,嫡額娘仁善慈愛,遠勝世間無數嫡母。在照顧、教養,給他調養身體上從不吝嗇。”

“那小子自己卻是個不肯吃苦的,每次一喝藥,小臉皺的,比狗不理包子上的褶還多!喝完藥,還就不怎麽肯用膳了。身體瘦瘦弱弱的,每逢換季溫差大,闔府上下都如臨大敵。所以……”

所以她這個當姐姐的便不辭勞苦,小小年紀鉆研醫書、琢磨廚藝。

真真不恥下問。

連皇家格格的體面都不顧了,一心撲在廚藝小道上?

腦補,可以說是帝王的通病了。

沒等寧楚格說完,康熙就腦補無數。一臉朕懂,朕懂,朕都懂的樣子。看著寧楚格的眼神中都充滿了心疼、欣慰:“好孩子,委屈你了。弘昀有你這個長姐,實在有福。”

“可不!”德妃笑著給康熙科普:“為了調理好弘昀的身體,咱們寧楚格可付出良多。”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現在做的藥膳啊,不但效果好,還能最大程度上減輕藥味。色香味俱全的,弘昀那小子可喜歡了。都不用看著,自己就能主動喝完!幾天下來,他那氣色都好了不少!”

康熙聽罷,又細問了問其中細節。得知寧楚格在位德妃‘侍疾’的同時,還不忘幼弟身體時。

不由感嘆起自己幼時與裕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的手足情深。

對寧楚格自然越發的喜愛看重。

寧楚格臉紅,慌忙擺手:“沒有,沒有沒有。孫女一點小女兒家想法,豈敢跟皇瑪法與兩位王爺相提並論?”

“到底您們兄弟同心,一起走過康熙初年的風風雨雨。手足同心的,堪稱歷代皇家典範。而孫女雖惦著弘昀身體,但更多的,則出自於對廚藝的熱愛!”

畢竟食修什麽的,就只能通過習練廚藝的方式修煉。從做好每一道菜開始,一步步提升,直到以食入道。

當然如今靈氣稀薄,修煉困難。

入道是沒什麽機會入道了。

越發精進後,倒是可以將食材中的雜質去除幹凈,將其中的益處發揮到極致。做出好看、好吃,還堪比靈藥的頂級美味來。便不能無限延長壽命,達到長生不老。

也能潤養身體,將之調理到最佳狀態。無病無災,健健康康地過這一生。

只是其中根由不足為外人道,她也只好反復強調自己真的,真的特別喜歡鉆研廚藝。看到親友們大快朵頤,心中很高興等等。

可誰能相信,堂堂皇家格格竟對廚藝小道愛得深沉呢?

果斷是友愛、孝順的理由更深入人心啊!

尤其寧楚格還舍命救過弘暉、頂著德妃的壓力維護親阿瑪。為解德妃苦厄,親手研制了輕輕茶。寧可得罪榮妃一脈,也要幫弘暉‘報仇’。酷暑三伏天的,每每下廚為瑪嬤盡孝……

這等孝敬長輩、友愛手足的事兒都說不完。

孩子還特別的重情輕利。

屬國貢品的福祿壽喜財五門臨門翡翠鐲說拒就拒,兩萬多兩銀票說給就給,不見半點貪婪之心。

康熙越琢磨,越覺得有孝心、有廚藝還待人至誠的好孫女殊為難得:“當日只封了個多羅格格,還是委屈了孩子。不過這才封了倆月,沒甚因由的,也不好再行封賜。”

“乖孫女你耐心等等,將來大婚的時候,皇瑪法讓你以和碩公主規格出門,坐上金頂轎!”

這就是要聖旨賜婚,更好生踅摸額駙人選的意思了。

得聽德妃眼睛一亮,萬分歡喜地起身對著康熙福了福:“妾身代這孩子謝過皇上隆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康熙笑著擺手:“朕當瑪法的應盡之責,愛妃何至於此 ?”

德妃垂眸,雙靨適時飛起一抹紅:“說真心話,以往寧楚格少來宮中,妾倒也無甚感覺。可……”

“自打這孩子親自下廚,捧出幾盞楊枝甘露。又數度進宮,侍奉在妾跟前。每每為了妾能多用些膳,把身體養好些而絞盡腦汁。妾便是石頭做的心,也不免為之動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