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4/4頁)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緊要的,真正叫爺想不通的卻是太子……”胤禛眉頭緊鎖,百思不得其解,“太子如同徹頭徹尾換了個人似的,這種種言行怎麽瞧都不是他的作風……”

當聽見他說太子竟在康熙面前拿著鞭子抽裕親王和老八,林墨菡險些驚得下巴都要掉了,愣了好半晌之後方才遲疑道:“難不成太子是知曉自己繼位無望,索性破罐子破摔隨心所欲了?性情大變許是因著刺激過度?”

不好說。

胤禛總覺得沒這般簡單,但卻也一時間想不明白太子究竟是唱哪出。

而叫人更加萬萬沒想到的是,往後的日子裏太子竟愈發變本加厲起來,就是上朝時往往都能一言不合就當眾鞭撻大臣,無論是一品大員也好還是皇室宗親也罷,但凡惹得他一個不高興那就是一頓抽,連康熙訓斥都無用。

認錯很利索,下次仍繼續,擺明就是左耳進右耳出。

除此之外,太子也愈發好奢靡享受起來,不僅夜夜笙歌美人環繞,酒池肉林放浪不羈,更是連貢品都敢私自攔截,只恨不得將“藐視皇權”四個大字刻在了腦門兒上。

一時間,太子殿下殘忍暴戾荒淫無度的名聲日漸響亮,惹得一眾朝臣頻頻彈劾,就連民間也漸漸聽說了,失望、痛心者不計其數。

隨著時間的流逝,眼看太子面對著種種彈劾指責甚至是帝王的訓誡責罰都仍舊無動於衷我行我素,“廢太子”的呼聲便愈發大了起來,已然大到不容忽視的地步了。

朝堂之上,冷眼看著一眾朝臣面對太子時流露出的失望、鄙夷、唾棄的神情,胤禛忽而靈光一閃,一瞬間仿佛明白了什麽,再看向一臉宿醉未醒姿態懶散的太子時,心頭不由得就是一窒。

皇上在等一個合適的時機廢太子,這一點大家心裏都有數。

先前太子的名聲已經被皇上玩兒爛了,黨羽更是被皇上打得七零八落,而今索額圖已死,太子黨最核心的那幾個黨羽也紛紛喪命……可以說若無意外的話,太子大概是沒什麽機會繼位了。

身為元後嫡子,在儲君之位上坐了三十多年的人,一旦繼位的不是他,那麽等待他的下場絕不會多好,甚至必要時候新君選擇斬草除根也是人之常情。

而若是這位“廢太子”惡名遠揚呢?所有的大臣和百姓都厭惡他唾棄他,那麽新君還會選擇下狠手嗎?大概不會吧,畢竟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一旦做了總會留下點痕跡,新君也會怕自己在史書上留下一個殘害手足的惡名,是以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新君應當不會這樣做。

一個惡名遠揚一無是處只知縱情享樂醉生夢死的“廢太子”,對於新君來說又能有什麽威脅呢?留下為自己刷刷好名聲也未嘗不可不是嗎?

且旁人或許不了解太子,但將太子一手養大的皇上還能不了解他的品性嗎?曾經的父子之情並非作假,後面會導致父子關系緊張也不過是因為權力二字罷了,一旦太子對皇上沒了威脅,皇上會不會回憶起過去的父慈子孝?看見原本才學出眾品行端方的兒子被逼到只能通過作踐自己來保全自己及全家的地步,皇上的心裏會不會感到一絲絲的愧疚?

或許會有的吧。

胤禛想著,說到底,太子對於皇阿瑪來說終究是不同的,幾乎九成的慈父之心都給了太子,怎會一點也不心疼不愧疚呢?

但凡得到了這一份心疼愧疚之情,將來皇阿瑪或許也能給他留下一個“免死金牌”,不求活得多尊貴,至少能活著,只有他活著,那一家子妻妾兒女才能好好活著。

太子的種種出格言行,不過是在為自己和那一家子求個後路罷了。

曾經多麽驕傲矜貴意氣風發的一個人啊,如今卻活活被逼到這般田地。

胤禛不由覺得眼眶一熱,只覺心裏好似堵了一塊大石頭般,悶得他喘不上氣來。

他想,太子應是賭贏了,連他都忍不住心疼嘆息,曾經將太子捧在手心裏疼寵的皇阿瑪又怎會當真無動於衷呢。

康熙當然也是心疼愧疚的,甚至因著身體的緣故有那麽一瞬間產生了想要禪位給太子的沖動,但是終究還是不甘心罷了。

他只是暫時傷了身子,太醫也說好好養著不會有什麽大礙,他還有很多抱負未曾完成,怎能甘心就此放權頤養天年?

他不甘心,他是真命天子,定能夠長命百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