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4/6頁)

她所給的這兩個資源,言忱之前大致了解了一下,在網絡上評價極高。

有很多人說看的時候致郁,看完以後是治愈。

許多有相同經歷的人說看完這個紀錄片之後就放下了。

但沒想到,李莉給她的版本包含了她們前期策劃選題的過程,還包含了和當事人商量拍攝的過程,就是從前期準備工作到後期的拍攝,全部記錄在案。

真正剪出來的內容其實只有60分鐘,但整個片子長達三個小時。

李莉多次和當事人聊天勸說,然後請來了專業的心理學家,前期是很催淚的過程。

言忱在當事人開口說第一句話的時候,眼淚就在眼眶裏打轉。

昏暗的畫面,微弱的光亮,秒針劃過表盤的聲音,那個女人第一句話是:“為什麽是我?”

這是很多受害者都會問的問題:為什麽是我?

這個問題的答案,往往在別人口中會變成:因為你性格不好/因為你差勁/因為你跟別人不一樣……

自然而然就變成了“受害者有罪論”。

為什麽是我被傷害?

因為你有問題,不然為什麽他不傷害別人,只傷害你。

為什麽是我被家暴?

因為你做得不好。

……

這些問題被一個個拋出來又用常規答案去回答時,聽得人心酸又難過。

片頭開始時的名字是:《受害者》。

下邊帶的小標題是——你沒做錯,只是運氣不好。

言忱用一晚上看完了第一部 片子,然後第二天早上醒來又開始看第二部,沈淵值完夜班回來時,她正聚精會神地看那個被性丨侵女孩的故事。

第二個紀錄片的質感要比第一個好很多,兩個的拍攝時間隔了兩年,李莉的進步肉眼可見。

如果說第一個看得言忱心酸有共鳴,那第二個就看得言忱害怕,毫不誇張地說,她看的時候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十二歲的女孩兒遭到了來自男性親屬的第一次性丨侵。

這個紀錄片中的女孩兒沒露臉,聲音也被打碼。

她講述了自己被性丨侵的經歷,十二歲發生了第一次,十四歲滿身傷痕。

十六歲報警抓了那個人,然後輟學逃離那座城市。

幾經輾轉,追她的人很多,但她沒敢談過戀愛。

心理醫生在給她做檢測時,發現她是重度抑郁患者。

……

言忱在沈淵的陪同下看完了第二個紀錄片,看完之後深呼吸了一口氣。

她握著沈淵的手低聲問:“我要去嗎?”

“想去嗎?”沈淵反問她。

言忱閉了閉眼,聲音有些啞,“我想試試。”

她也想從過去走出來。

“那就去。”沈淵篤定地說:“你想做就去做,我會陪著你。”

>>>

言忱和唐宛如打了一通很長的視頻。

她把自己想拍這個紀錄片的想法告訴唐宛如,並且說其中會涉及到她的一些事情。

唐宛如盯著屏幕裏的她,眼含淚水,“你想做什麽就去做,媽媽什麽都幫不了你,但不能拖你的後腿。”

前段時間的新聞她都知道了,但陸斯越給她打電話,讓她不要出面。

言忱也讓她不要發聲。

她什麽都做不了,只能看著女兒被網絡上不認識的人罵。

現在言忱做什麽,她都是支持的。

在征得了唐宛如的同意之後,言忱給李莉發了條微信:【阿姨,拍攝時間定在2月份可以嗎?】

李莉秒回:【我隨時。】

言忱向她解釋:【這個月我要錄制一專,我讓經紀人把下個月的時間空出來,然後拍。】

李莉:【好。】

敲定時間之後,言忱就開始了緊張又忙碌的一專錄制。

一切都和她預料的不差,在2月的第一天她完成了一專歌曲的錄制,隨後的發行預售工作都交給了白城,她帶著小白去和李莉見面,拍攝地點在北城。

沈淵那邊的工作也忙得差不多,他帶著資料跟著言忱進了組,一邊陪言忱一邊完成論文。

而李莉在這次專程為言忱請來了特殊的心理醫生——陸斯越。

兩人在組裏碰面時,言忱忽然看著陸斯越笑了,“就知道你不會錯過的。”

“是啊。”陸斯越單手插兜,又酷又颯,“我一直都很好奇,到底什麽樣的壞境會讓你養成這樣的性格,可惜你一直都沒給我了解的機會,現在機會放在眼前,我怎麽可能不來?”

言忱輕笑,“是我跟導演舉薦的你。”

陸斯越在她腦袋上揉了一把,“算你有良心。”

說實話,在拍攝前,言忱還蠻擔心的。

她雖然有過電視節目的錄制經驗,但還是第一次拍這種類型的片子。

不知道自己會發揮成什麽樣,會不會有情緒崩潰的時候。

一切都是未知數。

但李莉是這方面的老手,她通過環境的布置和語言的藝術,引導言忱一點點說出過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