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新時代的海戰

大恒帝國和克魯爾王國自從安多利亞海戰後,實際上就已經進入了戰爭狀態。

只不過是處於戰而不宣的狀態,兩國是一邊進行停戰談判,一邊又打著。

至於以往的各種商貿往來,在安多利亞海戰爆發後就已經全面停止了,兩國的戰艦幾乎在遍布整個藍星的海域裏到處交戰。

但是只局限於海戰,大規模的陸地戰爭。

主要是大恒帝國和克魯爾王國不接壤,而且都缺乏登陸對方本土的能力。

所以就算是打,頂多也就打一些對方的海外殖民地之類的,傷不了對方根本不說,而且打起來還非常麻煩,畢竟打海外殖民地,是需要進行海外兵力投送的,在對方的海軍威脅下,也不可能肆無忌憚的隨意組織運輸艦隊進行運輸或登錄,因此雖然打了一些地面上的戰鬥,不過都不大,影響不了雙方的國力。

雙方爆發武裝沖突後大半年了,其實兩國高層都非常的明白,想要擊敗對方,哪怕只是想要讓對方屈服,唯一的方式就是擊敗對方的海軍。

如果不擊敗對方的海軍,就無法對敵人進行海上封鎖,更關鍵的是己方的海上運輸補給線也會受到極大的威脅。

一天不擊敗對方的海軍,那麽就談不上打一場大規模的陸地戰爭,更談不上分出戰爭的勝負。

也是在這種背景下,大恒帝國國內的各企業在帝國官方的指導下,那是加班加點,無數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們日夜奮鬥,就是為了更快,更好的造出來更多的先進戰艦。

大恒級戰列艦能夠這麽快建成並服役,就是因為有了國內工業界的巨大努力和付出。

京州機器局方面,為了能夠盡快的批量生產大恒級戰列艦所用的四百毫米四十五倍口徑艦炮,最近這些年裏解決了無數技術難關,這才能夠順利趕上時間表,造出來二十二年式四百毫米艦炮。

京州鋼鐵公司,為了能夠盡快批量生產大恒級戰列艦所采用的新型硬化裝甲鋼,也是解決了大量的技術難點。

東定州光學儀器公司,為了搞出來大恒號上所用新型光學測距儀,已經是集中攻關了三年,這才拿出來了新型的大型測距儀,而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新型的測距儀,再配合新式的火控系統,才讓大恒級戰列艦具備了對兩萬米以上,甚至兩萬五千米乃至三萬米的敵艦進行炮擊的能力。

當然了,以現在的火控能力,哪怕是大恒號也無法對兩萬五千米以上的運動目標進行打擊的時候有多少的命中率。

常規來說,想要保持比較穩定的命中率,其實還需要把交戰距離保持在兩萬米以內,在這個距離上,大恒帝國海軍大恒號進行過測試,在模擬演習的實彈訓練裏,命中率能夠做到百分之五左右。

這個距離對於大恒帝國海軍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而這種命中率,是大恒帝國國防工業界多年努力得來的,是艦炮系統和火控系統的技術持續進步所得來的。

要不然的話,別指望能夠在這個超遠距離的還能獲得這個命中率。

而這,是極為重要的。

安多利亞海戰已經是證明了,如今的海戰距離越來越遠了。

世界大戰剛爆發的時候,可凱爾帝國等國家所爆發的幾場中小規模的海戰裏,主力艦之間的交戰距離普遍還集中在十五公裏左右,甚至部分老式戰艦的交戰距離或者特殊天氣情況下還要更近一些。

那個時候,超過十五公裏的交戰還是比較少的。

那個時候各國海軍除了大恒帝國海軍外,其他幾個國家的海軍就沒怎麽訓練過在超過十五公裏以上的交戰距離進行作戰,技術發展的太快,他們以至於無法迅速跟進。

但是後續幾年裏,主力艦的交戰距離持續增加,等到了大半年前的安多利亞海戰爆發的時候,大恒帝國海軍和克魯爾王國海軍的戰列艦交戰距離,則是大大超過了一萬五千米的距離。

實戰中,最遠的交戰距離從兩萬五千米左右就開始了,當然了,這個距離的炮擊象征意義大過實際意義。

雙方艦隊的戰列艦實際交戰距離,主要是集中在一萬八千米到兩萬米之間。

之間雙方的戰列巡洋艦之間的那一場亂戰,導致交戰距離被拉進到一萬五千米甚至極端時候出現過在一萬三千米左右的交戰距離,但那並不是常規情況……

要不然,當時雙方的戰列巡洋艦隊也不會交戰剛開始就損失慘重了,就是因為一開始把距離拉得太近,導致雙方都損失慘重。

安多利亞海戰後,實際上也就代表著海戰進入了一個更新的層次。

為此大恒帝國海軍就要求炮術訓練的時候,更加注重兩萬米到兩萬五千米之間的炮術訓練,甚至開始嘗試摸索三萬米以上的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