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全球經貿合作

北原地區設州,這是前兩年就開始考慮了。

等到現在終於是敲定了下來,除了北原州外,同時還在更北部的靠近北極的地方設立了多個保護區。

一個北原州再加上三個保護區,這覆蓋了大片北方區域,把中部大陸北部無人區裏歸屬大恒帝國的無人區都是覆蓋了進去。

不過北原州即便是設州了,但是一共也就那麽幾萬人口而已,而三個自然保護區更沒幾個常住人口,頂多就只有幾個科研考察研究站而已。

設州的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是為了進一步明確大恒帝國對北部冰原地區的主權。

敲定這事並沒有花費林子然太多的時間,畢竟這事算起來其實也是小事而已,真正的大事還是對最近京畿機構的調整。

這一次的機構調整,是因為新設立能源部而導致的變化,部分機構的職權需要重新調整,同時需要進行人員的重新調整安排。

設立能源部,是因為隨著石油越來越重要,同時煤炭的重要性也持續上漲,並且大恒帝國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電力,這電力資源也是越來越重要,而電力和煤炭以及石油也算是三位一體,彼此關聯的。

為了更好的規劃、保障能源供應,確保大恒帝國在能源領域上的安全以及戰略地位,大恒帝國特地設立了能源部,統管石油、煤炭、電力以及各種新型能源的業務。

能源部也並不是大恒帝國統一之後所設立,調整的第一個部門,實際上過去的十多年裏,林子然始終都是根據帝國的情況和發展,不斷的調賬內閣內部的機構。

比如說工商部這個大部門,以往是統籌管理諸多工業、商業上的事務,連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屬於該部門管轄,但是後來大恒帝國的一次機構調整中,把基礎建設的只能從工商部裏拿了出來,和農業部裏的水利部門以及其他機構進行了合並,成立了新的基建部,用來統籌管理水利、交通等各項基礎建設事務。

而工商部,則是演變為單純的發展工業、經濟的部門。

類似的職能調整還有非常多,而調整過後的大恒帝國的政務院直屬各部、司局等機構,已經和開國初期不太一樣了。

如今的大恒帝國政務院直屬機構,一共有十五個部,六個直屬司,三個直屬局,四個直屬廳一共二十八個中央機構,涉及到了大恒帝國裏諸多內政事務的方方面面。

政務院規模可是非常的龐大,這些機構林子然自然是不可能一一親自管理,而是分有多個政務大臣分管若幹機構。

這一點,和最高統帥部是不一樣的,最高統帥部下屬可沒這麽多的機構,是有著職權非常清晰的參謀、後勤、軍械等各部,各部部長直接對林子然負責,沒有中間一級的分管將領。

但是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這數大部的部長,其實也算是分管領導了。

能源部的設立,對於現在的大恒帝國而言,是為了進一步適應社會的變化,體現的是大恒帝國的與時俱進。

要不然放在二十年前,甚至是十年前,要說設立什麽能源部,統籌能源事務,人家都會覺得你沒事搞事。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石油的日漸重要,電力設施的逐步普及,這些都是一步一步推動了能源的重要性,如此才會有能源部的設立。

無獨有偶,大恒帝國設立能源部加強能源安全保障的時候,克魯爾王國那邊也是有著類似的安排,他們同樣設立了一個石油供應委員會。

雖然名字不一樣,機構設置的所屬不一樣,但是這個石油供應委員的職能,就是為了確保克魯爾王國的石油供應安全。

克魯爾王國和大恒帝國,雖然一個是屬於君主立憲,一個是屬於君主集權,在體制上有著極大的區別,但是很多事情上都是大同小異,本質上還是差不多的,畢竟兩個國家都是屬於世界大國,在很多事情上其實都有共同點的。

比如說對國際貿易的重視,如今兩國都是極度的重視,這種重視直接讓兩國在全球範圍內爆發了眾多的利益沖突。

畢竟藍星市場就這麽大,克魯爾王國占據的多了,大恒帝國占據的自然也就少了。

前幾年,在石油領域裏大恒帝國就一直和克魯爾王國較勁。

現在則是在諸多中高端制造領域裏較勁,這種競爭可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競爭,更多的還是官方層面的競爭。

這年頭你想要做生意,是需要依托官方的,單靠企業其實很難撬開國外的市場,畢竟貿易保護才是這年頭的主流。

對於很多國家而言,他們為了發展自身,往往會采取貿易保護措施,這個時候就需要國家出面和他們進行商貿談判,用艦炮外交脅迫也好,用利益交換也好,總之是需要國家層面出手,企業才能夠順利的進入他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