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第一工業國

農業產值的增加,有多方面的因素,而最大的促進願意有兩方面,一是大規模的交通建設,第二則是工業機械化的推廣。

大恒帝國的可耕地是非常多的,不僅僅是鏡河羅河沿岸區域,大量內陸區域裏也是存在著大量的可開發的土地。

這些內陸,交通不便的土地因為遠離可通航的河流,同時早期又沒有鐵路,糧食外運困難,因此這些地方的土地開發一直都沒有形成規模。

然而隨著帝國的鐵路大建設,內陸以及西部大開發後,交通便利之後,農作物外運更方便,便宜,這就吸引了大量人前往內陸地區進行農業開發。

如此讓大恒帝國在十多年裏,把土地面積增加了兩倍以上。

同時大恒帝國很早就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大恒帝國的絕大部分可耕地,都是屬於平原類型的耕地,地形平坦,極為適合使用大農場模式,要不然的話,大恒帝國這邊也不會逐步從牛耕轉化為馬耕了。

這樣的特殊優勢,也是推動農業機械化的極大優勢,而農業機械化也使得了大恒帝國在耕地面積迅速上漲的同時,依舊能夠保持高效耕種。

中大型農場為主,采用機械化耕種的大恒農業模式,和其他國家都不太一樣。

其他國家的農業種植,基本都停留在小型甚至微型農場上,機械化應用雖然也有,但是極少。

不像是大恒帝國這邊,都是以中大型農場,這些大型農場已經廣泛采用機械化耕種,再不濟也是用大型挽馬耕種。

而這也是大恒帝國能夠以較少的農業人口比例,維持龐大農作物產量的緣故。

使得帝國方面能夠在人口出現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依舊有余力大量出口農產品。

統一戰爭結束後,國內和平穩定,人口出現一定程度的高速增長,高速增長的人口自然也就消耗了更多的糧食,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大恒帝國的糧食供應,甚至是糧食越來越富裕。

沒辦法,大恒耕地太多,又采用機械化耕種,糧食就是這麽的多!

而大恒帝國的這種農業結構,也是其他國家想要學都學不來的,他們想要學,得先擁有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可耕地先!

帝國農業都發展的如此迅速了,那麽作為帝國大力扶持的工業發展呢,那麽就更迅速了。

乾聖十三年裏根據多方面的數據綜合,大恒帝國的工業產值達到了驚人的一百八十億恒元,占據世界工業產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這個數據甚至已經是小幅度超過了克魯爾王國,當然了超過的數字並不大。

當然了,兩國的工業結構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大恒帝國的工業還是中低端為主,而克魯爾王國方面則是以中高端為主。

但是從工業產值總量上來說,兩者已經是處於同一水平。

如此龐大的經濟總量,才是支撐著大恒帝國搞內需,搞電氣化,搞海軍擴張,乃至在海外擴張的底氣所在。

只不過,大恒人的制造業過於低端,所以在藍星上,人們對大恒人的工業強大其實並沒有一個太直觀的概念,很多人依舊把大恒帝國當成了統一之初的大恒帝國。

大恒人都是一群種地,靠著出口糧食為生,一天到晚就想要掠奪其他國家民族土地的野蠻地主。

至於工業,他們自然是知道大恒人肯定也是有工業的,畢竟好歹也是八大工業強國之一,但是這些工業他們是看不起眼的。

但是,生產低端產品賺來的錢同樣可以讓大恒人生活的更好,並武裝陸軍,擴充海軍!

乾聖十四年夏七月,曲平海軍基地。

帝國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廖威方上卿主持了百泉號戰列艦的服役儀式,看著龐大的百泉號戰列艦,再看看不遠處聽楊停泊著另外三艘羅河級戰列艦。

廖威方上卿不由得感嘆,奮鬥了三年多,終於是讓四艘羅河級戰列艦陸續服役了。

羅河號戰列艦,也就是該級艦的首艦從乾聖十年十二月正式動工,歷盡兩年左右的船體施工,將近一年時間的舾裝時間,終於是今年一月份正式服役。

該級艦的二號艦慶河號,三號艦寧河號,四號艦百泉號也是相繼在上半年服役。

上述四艦乃是乾聖十年、十一年造艦計劃裏的重點,其獨特的六主炮布局顯得非常特殊。

這種六主炮布局,是當初在技術有限,同時考慮到遠距離交戰的多方面綜合因素下,所作出的一種折衷方案。

而建成後,該級艦其實並沒有讓外國海軍跟進,因為他們認為這種六主炮戰列艦看似主炮多,但是沒有二級速射主炮的話,戰鬥效能並不高。

而實際上也的確如此,今年年初羅海號還在進行海試,進行實彈測試的時候海軍自身就知道了這種戰艦的尷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