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恒奧港口互換協議(第2/3頁)

這些戰艦可不是一艘兩艘,而是一大堆啊!

自從乾聖元年開始,他們陸續開工建造,配屬三百毫米艦炮為主炮的各種一等戰列艦就有八艘,二等戰列艦八艘(他們的二等戰列艦都是屬於近海戰列艦),一共十六艘主力艦呢。

一共十六艘的主力艦,其中有幾艘甚至都還建成服役呢。

竟然因為一場伊安海戰,通通淪為過時戰艦,這個結果差點沒讓奧利薩帝國海軍的高層將領們氣的吐血。

其實他們的過時戰艦都不算多的。

伊安海戰後,克魯爾王國海軍的二十多艘一等戰列艦以及十幾艘二等戰列艦/裝甲巡洋艦,加起來超過四十艘主力艦也是在一夜之間過時落後。

可凱爾帝國也是有二十多艘主力艦過時落後,瓦利亞帝國也有二十多艘。

迦菲亞帝國也有十幾艘。

其實就連大恒帝國自己,也有七艘一等低幹舷戰列艦(兩艘永林級,五艘無盡海級)、四艘低幹舷裝甲巡洋艦,一共十二艘主力艦被迫退居二線。

這還是在奧爾戰爭前,緊急出售給奧爾王國三艘二等戰列艦,奧爾戰爭後又是出售了一艘無盡海級戰列艦給奧爾王國海軍應急的情況下,要不然加上這四艘,那就是十六艘了。

實際上,如果不是大恒帝國海軍提前一年,在乾聖七年夏天就自己主動放棄了低幹舷的建造,轉而施工建造京州級戰列艦為代表的新一代戰列艦的話,依照那幾年大恒帝國海軍的造艦速度,僅僅是一年裏恐怕就得開工至少兩三艘戰列艦和好幾艘的裝甲巡洋艦,那樣的話,過時落後的戰艦還得再加上五六艘。

奧爾戰裏的伊安海戰以及最近的西大陸東部海戰,這前後三場海戰給藍星各國海軍的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

能夠讓世界各國海軍的現役乃至在建中的主力艦一夜之間全部過時,淪為廢物的海戰,在藍星海戰歷史上也就只有這麽兩次而已。

伊安海戰徹底宣告了近距離封鎖海軍思想的失敗。

各國海軍在伊安海戰後一股腦的開建高幹舷戰艦了,這不僅僅是戰艦的變化,背後意味著的是海戰思想的變化。

西大陸東部海戰,宣告了速射炮時代的來臨,直接讓之前流行了十幾年的重點防護理念宣告破產。

這兩大變化,直接導致了海軍的巨大變革。

然而這種變革,對於有些國家來說是好事,對於有些國家可就不是什麽好事了。

對於大恒帝國而言,這自然是大好事,兩次海軍變革裏,大恒帝國海軍提前數年布局,獲得了領先優勢。

對於克魯爾王國海軍來說,就不是什麽好事了。

連續的海軍變革後讓他們的一大票舊式主力艦迅速淪為二線,這損失可是大了去。

不過人家好歹是世界第一強國,硬實力擺在那裏,僅僅是三年多,他們就已經服役了至少九艘新銳戰列艦。

這九艘新銳戰艦裏至少五艘都是原本正在施工當中的低幹舷戰艦,奧爾戰爭後直接修改設計,依靠其強悍的工業設計能力,硬生生改成了高幹舷戰艦。

而且更多的新銳高幹舷戰艦還在施工當中,哪怕是進入高幹舷領域,他們依舊是第一海軍,並且正在迅速拉開和其他國家的差距。

連先發的大恒帝國海軍,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克魯爾王國海軍進入高幹舷時代後一騎絕塵,僅僅是三年多時間就後來居上甩開了自己,其他國家就更不用說了。

但是,克魯爾王國和其他國家海軍一樣,在最近兩三年裏開建的主力艦,受限於硬化裝甲以及速射炮技術的限制,或者說幹脆就是不知道這種威脅,因此他們的戰艦大多還是才用的重點防護理念,雖然都有裝甲帶,但是裝甲帶的防護面積一般不夠大,尤其缺乏對上部的副炮炮廊,前後位置、艦橋等部位的保護。

這種所謂的高幹舷戰艦,如果遭到速射炮的密集火力打擊下場也會很不妙。

這一點上,他們的高幹舷戰艦和大恒帝國自乾聖七年後開建的新一代高幹舷戰艦還是有極大的區別,大恒帝國乾聖七年開始建造自用的主力艦,可都是清一色的配屬硬化裝甲和速射炮,並且采用全面防護思路,就連二等巡洋艦那些輔助戰艦,都是配有硬化裝甲的側舷裝甲帶,雖然只是薄薄一層,但是依舊足以抵抗火力比較弱,沒有被冒穿甲彈的中小口徑艦炮的打擊。

除了大恒帝國外,各國海軍的全面防護理念,直到乾聖十一年後,也就是速射炮以及硬化裝甲大規模普及後才逐漸興起。

之前可沒人這麽玩,就算想要搞,但是沒有硬化裝甲減輕裝甲重量也無法實現全面防護。

這意味著,之前他們所建造的戰艦裏,除了極少數特殊用途的戰艦外,其他絕大部分主力艦都因為防護面積不夠大的緣故,在面臨速射炮打擊的時候防護能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