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數量比質量更重要

如今大恒統一軍正處於關鍵時期,後方的兵工廠因為轉產而降低產量的話,是部隊不能接受的!

成本,轉產麻煩等諸多因素,都是導致了新型十一毫米羅安四型步槍的設計雖然整體完成了,但是依舊只能處於繼續研發,測試的階段,頂多就是小規模生產,但是想要全面轉產的話,難度非常大。

如今軍械部和南州武器公司下屬的幾個大廠家商議過後,準備采用折衷的辦法,就就是福元軍械廠、羅安兵工廠這兩家羅安三型步槍的主力生產工廠,依舊全力生產羅安三型步槍。

而修復重建的紫勝州第一機器局下屬的步槍廠,重建修復過程中直接把生產線改裝為羅安四型步槍的生產線。

同時對之前沒有大規模生產羅安三型步槍能力的東定州第二兵工廠,曲陽州慶德兵工廠進行技術升級改裝,改造後直接生產羅安四型步槍。

等到這三家本來就無法生產羅安三型步槍的兵工廠,完成技術升級改造,並開始大規模生產羅安四型步槍後,福元軍械廠和羅安兵工廠再進行轉產。

最後徹底停產羅安三型步槍,全面轉產羅安四型步槍。

怎麽說呢,是既要生產新型步槍,也要維持老步槍的產能。

畢竟這戰爭可是不會停下來的,部隊對槍械的需求是一天比一天大呢,後方的兵工廠必須需要維持供應,不能因為轉產耽誤時間。

也好在南海州自身的國防工業強悍,僅僅是依靠福元軍械廠一家,其產能就能夠達到月產達到一萬八千支羅安三型步槍,羅安兵工廠那邊也能夠提供月產三千支,總產量達到了兩萬一千支。

這還是不加班加點的情況下,如果加班加點,不惜成本的話,那麽這個產量還能進一步提升三萬支以上。

有了這樣的底蘊,才能夠對新占領的幾家兵工廠進行技術升級改造,為後續大規模量產羅安四型步槍做準備。

受到成本和時間等諸多限制的武器,也不僅僅是步槍,火炮方面同樣如此。

如今大恒統一軍使用的主力火炮,乃是五十一年型七十五毫米野戰炮、榴彈炮、一百五十毫米短管榴彈炮、五十二年型一百毫米加農炮。

但是吧,實際上南州機器局主導的火炮研發團隊,已經成功研發了性能更先進的火炮。

比如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人家南州機器局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項目組,都已經是搞出來了一款七十五毫米三十倍口徑的野戰炮了,有效射程達到了七千五百米。

這個有效射程幾乎和現役的一百毫米加農炮相當!

但是然並卵,陸軍直接把這所謂的新型火炮拋棄掉,只是作為技術儲備。

因為這玩意是不管是炮管原料,還是加工都是大量采用新技術,真要生產的話,生產成本會高昂無比,預計純生產成本,會超過兩萬恒元一門。

這個成本陸軍方面是絕對無法接受的,現在的二十倍口徑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成本才兩千三百恒元呢。

這價格都不是說一倍兩倍的漲了,這是七八倍的漲了。

更關鍵的是,這玩意的不僅僅價格高,而且預計產能會非常有限,因為良品率低,估計南州機器局那邊一個月也就只能生產個十幾二十門。

這點產量有什麽用?

現在南州機器局那邊的五十一年型七十五毫米野戰炮生產線,月產一百五十多門呢,而就這,其實也只占據了南州機器局的一小部分產能而已。

南州機器局的大部分產能,實際上都是用來生產大口徑陸軍火炮以及艦炮的。

以南州機器局的實力,一個月都只能搞個十幾二十門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這簡直是無法忍受。

於是乎這個所謂的新型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就是被這麽無情的拋棄了。

從這也可以看的出來,大恒統一軍搞新式武器的時候,並不是說單純的追求性能的,還得兼顧成本以及產能,甚至後兩者比性能更重要。

現在的重機槍也同樣如此!

要不然的話,也不會出現正式量產型的重機槍性能還不如原型槍的緣故……

隨著軍械部的負責人把這量產機槍介紹完畢,機槍部隊的將士們當場就演示了一番重機槍的試射。

當看到重機槍噴出密集子彈,直接把前方的一顆大樹直接打的攔腰而斷的時候,林子然一邊微微點頭一邊鼓掌,身旁的吳冠林道:“大人,現在我已經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等會的演習裏,這機槍到底能發揮多大的作用了。”

林子然道:“你會看到的!”

大概兩個小時後,演習的場地重新被布置完畢,部分防守部隊的陣地前,被架設了鐵絲網!

一切準備妥當後,演習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