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2頁)

第一次看到牛在地裏幹活的村民們都異常興奮,部分已經用青草從宋家換了豆油或銅錢的村民還私下找了金寶,願意將自家春耕剩下的種子按照往年的價格賣給宋家,好讓宋家快點將剩下四分之三的空地種上。

金寶說給宋佩瑜聽的時候,宋佩瑜卻半點都沒心動。

他從頭到尾就沒打算七百五十畝地光種糧食。

二百畝地的糧食,在沒遇到天災的情況下,足夠宋家人和青牛吃兩年還有剩。

種完糧食剩下的五百五十畝的地,宋佩瑜已經做好了其他規劃。

拿出四百畝地種植果樹,梨花村名字的由來證明這裏的土質很適合果樹成長。

果子不僅能在地窖中存放很久,還能做成存放更久的果脯和果酒。

在七百五十畝地的正中央,宋佩瑜打算挖兩個占五畝地面積的池塘,用來養魚和儲水,有機會再尋些蓮藕來放在裏面。

一百三十五畝地,種青菜和藥材。

最後五畝地,各種糧食和蔬菜都種了些,毫無規律的長在地裏,像極了幹活幹到最後實在不耐煩了,隨手撒了把種子。

一直到三個月後,銀寶陸陸續續的又去了幾次豐鎮,宋家的七百五十畝地才初步有宋佩瑜計劃中的模樣。

站在高處望著郁郁蔥蔥看不到邊界的綠色,宋佩瑜已經預見了,如果種植計劃全部成功,秋天的他會為處理收成犯多大的愁。

但好好的地放在那裏閑置,宋佩瑜又實在看不下去,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不要想那麽多,說不定他這個只長了嘴空有理論的種地新手最後收成慘淡,只能保證宋家過冬的物資。或者更慘些顆粒無收,秋天反而要發愁從哪換過冬的糧食,

用心記下專門圈出來的五畝地裏植株的變化,宋佩瑜再看過去三個月匆忙填滿的三百三十畝地裏糧食和蔬菜種子長出的植株,腦子裏已經有了模糊的念頭,明年規劃糧食和蔬菜種植的時候,他定然會做的比今年好。

早知道會穿越到古代,他上輩子一定不讀什麽金融管理。

農業不香嗎?若是能培育出良種,宋氏定然能在氏族表中上升幾位。

也不知道大哥那邊怎麽樣了,景明是不是已經上了戰場……

宋佩瑜趕在午後陽光最毒辣的時間前回家,剛進前院就看到了手拉手蹲在正房窗外的芳姐兒和玥姐兒。

兩個小姑娘見是宋佩瑜回來了,立刻附上甜甜的笑容,“七叔!”

三個月的農村生活,已經讓兩個小姑娘記憶中並不深刻的世家印象逐漸淡去,宋老夫人也不願意小姑娘們承受和大人一樣的痛苦,幹脆由著她們的性子。

宋佩瑜摸摸兩個小姑娘的頭,溫聲道,“你們怎麽在這?”

芳姐兒和玥姐兒對視一眼,異口同聲的道,“哥哥說七叔孵了小雞,我們想知道雞是什麽。”

說來也是宋家人倒黴,誰能想到三個月之前那條讓人作嘔的黃牛腿居然是他們最後一次吃肉。

燕軍始終把持著陽縣,隔三差五就會有人去豐鎮巡視。

名為巡視,實際上就是去白吃白喝。

豐鎮本就不富裕,又不敢得罪燕軍,幾乎將所有的葷食都拿給燕軍了,連雞蛋鴨蛋都一天一個價格,還有價無市。

別說兩個小姑娘,宋景玨也饞的受不了,得了閑總纏著金寶往青山上跑,做夢能捉到野味回來打打牙祭。

結果野味沒遇到,倒是零零散散的帶回來一顆棗樹、半筐田七、兩株野生柿子苗……不知不覺就將家裏的院子填滿了。

宋佩瑜也是想了無數種方法都沒有結果,他兩個占地五米的池塘裏,總共只有六條沒到手掌長的鯽魚。

直到最近,宋佩瑜才想到了新辦法,試著能不能孵出來小雞。

用黏土搭了類似爐子造型的孵蛋專用工具,將放鍋的坑填平整,然後將燒完還沒徹底熄滅的木灰放在下面,平台上面放堆在舊衣服裏的雞蛋。

每天換兩次‘爐子’下面的木灰。

不僅聽宋佩瑜吩咐的銀寶在幹活的時候滿臉糾結,就連同樣不幹活只圍觀的宋景玨更是毫不掩飾懷疑,他比銀寶膽子大,敢當面吐槽宋佩瑜,揚言就算他從青山上打到野味,宋佩瑜的雞蛋也只有捂臭的份。

只是宋佩瑜沒想到,宋景玨自己笑話他不夠,竟然還竄弄了兩個小姑娘來看他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