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不是空城計,是空國計啊!

臨安(邳州)朝廷是二聖臨朝,女主外,閹主內,倒也是分工明確。

就在趙構、完顏燕率百官遙祭了大金大行皇帝完顏吳乞買之後,臨安二聖和朝中文武就一分為二了。完顏燕領著李成、劉麟、孔彥舟等為首的一批武臣,還帶著太子趙善真一同離了臨安城,移駐到了城外陳河東岸的陳家堡,全權指揮臨安朝廷的軍隊,準備和來犯的嶽飛決一死戰。

而臨安天子趙構則領著一批文官、朝臣,繼續穩坐朝堂,主持國中大事。

臨安朝廷還有國中大事可以管嗎?

當然有了!

還很多呢!

這不,臨安朝廷的知樞密院事王時雍現在正在侃侃而道:“好叫官家知道,皇後娘娘已經將臨安府城的城防移交給了臣的樞密院,臨安堤城之內的一切軍機要務,盡在樞密院掌握之中了。”

終於單獨坐在禦座之上的趙構聽王時雍這麽一說,頓時來了精神——樞密院理論上是個管軍的衙門,但是皇後完顏燕並不用樞密院管軍,而是成立了一個諸路兵馬大總管府,以太子趙善真為名義上的大總管,又用一批“小白臉進士”為屬員,架空了樞密院、兵部這些文官主持的衙門。

這回完顏燕出鎮陳橋館的時候把諸路兵馬大總管府的全部人馬都帶走了,所以“臨安島”的軍務也就不管了,都移交給了樞密院。

“那臨安府城中有多少兵馬?”趙構連忙追問。

王時雍回答道:“有馬步筒三軍總共四千四百余人,備千斤大筒子一百單八根!”

“還不少啊!”趙構一聽,頓時就是兩眼放光啊!

他雖然在名義上帶過上萬人的兵馬,但那些兵馬都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他老婆完顏燕的。

“這四千四百余人都是哪裏來的?”趙構又問,“是禁軍嗎?”

“不是禁軍,”王時雍的回答讓趙構有點失望了,“都是臨安府的廂軍。”

聽見是廂軍,趙構臉上的光彩頓時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廂軍、禁軍可不是一回事兒啊!

趙構的這個宋朝比較能打的軍隊都是所謂的禁軍,總共有六支,分別是二十四班軍、殿前軍、侍衛馬軍、侍衛步軍、侍衛水軍、河北宣撫司軍。

其中二十四班軍是女真渤海軍,戰鬥力最強,人數最少,是完顏燕的親軍。

而三衙軍,也就是殿前軍、侍衛馬軍、侍衛步軍,他們是臨安朝廷所屬武裝的主力,戰鬥力雖然不如二十四班軍,但是人數比較多,每一軍都是一個萬戶,總共就三萬戰兵。

侍衛水軍其實是趙構自己創立的,用來跑高麗海州和京東(山東)路之間的航線,通過海上貿易和海州(高麗)稅賦養起來的水師。在趙構稱帝前人數不多,僅有兩千,擁有的戰船也只區區十艘。在趙構當了官家後,這支水師也被完顏燕的大總管府控制,後來完顏燕又收編了山東半島沿海的許多海盜,又從南宋的海商那裏買到了許多民船,將水師的規模也擴充到了一個萬戶,裝備的大小海船更是達到了三四百艘之多!

而河北宣撫司軍也是個萬戶的規模,萬戶王伯龍原是遼國東京道的山賊,是個漢人。阿骨打的起兵的時候,他就帶著底下人加入,跟著女真人東征西討,混成了大金的開國功臣,早早的就是萬戶了。

在宋金開戰後,他先跟著完顏宗望打河北,後跟著完顏宗翰入了山東。

到了山東之後,就分到了兩個州,自己過起了土皇帝的日子。

後來完顏宗翰撤離山東,他不願意跟著離開,就投靠了完顏燕,當了臨安朝廷的河北宣撫使兼知濟南府事,節制博州、德州、濱州、棣州、東平府事,置司濟南府。成了臨安朝廷北線的最高統帥,手頭的兵馬除了一直跟隨自己的萬戶,還有一些山東當地的漢奸武裝和被收編的匪軍,約有三四萬之眾。

以上六軍就是臨安朝廷的禁軍,號稱十萬……實際上的人數,要看怎麽算了?如果只算戰兵最多六七萬,算上輔兵有十幾萬,算上家眷則有幾十萬!

除了這些禁軍之外,臨安朝廷還有不少隸屬於地方州府的廂軍。大多是一些地主豪紳的武裝,負責維持一下地方治安,幫著官府收點田賦、攤牌啥的。臨安朝廷也不花錢養他們,經費全靠“自籌”。

戰鬥力嘛……抓幾個蟊賊,欺負一下勞苦大眾還是稱職的。

而臨安府的廂軍情況稍有不同,是由臨安府衙向當地的豪紳富戶收了筆捐稅後,自己雇了些丁壯辦起來的。理論上應該比地方上的廂軍強一點。可是地方上的廂軍還得對付一下蟊賊(也許自己就是蟊賊),臨安府因為有三衙軍和二十四班軍駐紮,沒有什麽蟊賊,所以臨安廂軍的戰鬥經驗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