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謊言(第2/3頁)

父母俱全,品學兼優。

但事實不是這麽回事。

陸雲是個沒人要的孩子。

她的故事很普通,乍聽起來好像也不怎麽痛苦。

一個父母打工的留守孤兒,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嫌棄她,只能跟著守寡的姑姑住在一起。

問題是這位姑姑去世得太早了,陸雲還沒有完整的心智去承受這些。

六歲的陸雲,蹲在姑姑的靈堂裏,聽著親戚們爭吵,看著那一張張毫不掩飾地寫滿嫌惡的面孔,默默地低下頭。

從那天之後,她忽然從沉默寡言的性格變得嘴甜,愛笑,很讓人喜歡。

但這是鄰居的想法。

鄰居能東家給一件舊衣服,西家給一口飯吃,但誰家想多養一個沒血緣關系的女娃呢?

陸雲六歲多,快要上學了,上學的學費沒人給她出。最後是興覃鎮的老廠長,把陸雲跟另外一個孤兒張樂一起接到家裏,供他們上學。

原本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陸雲的心理創傷會逐漸愈合,阿阮也會慢慢消失。

但是幸福寧靜的時光非常短暫,而不幸如影隨形。

張樂與陸雲在放學途中,一輛司機疲勞駕駛的大貨車,撞飛了路邊的欄杆,張樂也被卷進了車輪底下。

這一切就發生在陸雲眼前,她也因為頭部撞傷進了醫院,養了半年才好。

司機就是廠裏的,家裏也拿不出錢,只能去坐牢。

陸雲出院的那一天,老廠長被查出了癌症,半年之後就去世了。

老廠長沒有正式收養過張樂與陸雲,只是看這兩個孩子可憐,遺產自然是被親生子女瓜分了。好在老廠長生前做了安排,把陸雲托付給了學校的一位女教師,還給了一些錢。

女教師姓胡,很有能力,經常去別的地方拉贊助,她就是胡琴人格的原型。

興覃鎮是個小地方,沒有孤兒院福利院,胡教師為了這些不是孤兒卻跟孤兒沒什麽差別的孩子留在了這個地方,有些孩子比陸雲的年紀還小,胡教師管不過來,只能托付給最聰明懂事的陸雲。

陸雲小時候很崇拜胡教師。

但是一群小孩的矛盾太難處理了,陸雲分裂出來的胡琴人格,只是對胡教師的模仿。

胡教師是個好人,卻不是兒童心理學專家,一群孩子鬧矛盾就是哪邊人多站哪邊的。孩子嘛,今天打架明天和好,不鬧騰就行,至於誰受了委屈,誰對誰錯,實在沒精力去搞清楚。

陸雲知道錢是有限的,她兩次跳級,十三歲就初中畢業了。

但這讓她在孩子裏的人緣越來越差,最後幾乎被孤立了。

興覃鎮上有個大嬸,看這些孩子太可憐,就過來幫了一把,做一些縫補衣服燒飯買菜之類的瑣事。

大嬸心好但是嘴壞,看到哪個孩子犯錯就要罵,形成了誰做的多就錯得多的奇怪循環。

陸雲被罵得最多,其他孩子也嘲笑她,她不能承受也無法理解這種境遇,又一次分裂了人格,這個人格會沉默的做家務不會發任何牢騷。

陸雲初中畢業的時候,胡教師遇到搶劫,因為不願意松手放開錢包,被捅了七刀,搶救無效去世。

胡教師照顧的孩子裏面,年紀比陸雲大的,都沒上高中,直接出去打工了,像是迫不及待地離開了興覃鎮。

陸雲年紀太小,打工打不了,繼續讀書又沒錢,直接被耽擱了一年。

縣裏來人采訪胡教師的生平,發現了一群沒錢上學陷入困境的孩子,登報後引起了強烈反響,那些年紀小的孩子被收養或者安排到其他地方的福利院,陸雲則是得到了一筆助學金,去了縣城的寄宿高中。從此陸雲就靠著打工與獎學金繼續生活。

受歧視是免不了的。

那些同情的目光,更讓陸雲難堪。

因為她是“沒人要”的孩子。

無處不在的同情,比歧視更能摧毀人的心智。

陸雲有親戚,父母雙全,但是她舉目無親。

出於種種原因,真正關心過她,也在意她的人最終都離她而去,丟下陸雲一個人孤獨地活在世上。

在陸雲的十七個副人格裏,除了那些“功能性”人格,其他人格都像是一個謊言。

一個用來欺騙她自己,證明她並不孤獨的謊言。

她有想象出來的小夥伴,有嚴厲但是願意照顧她的母親(跟記憶裏的姑姑一樣),有深明大義的父親(跟某部熱播電視劇裏父親演員長得一樣),有很像老廠長的長輩,有喜愛她的老師,有比她年長很有擔當的兄姐……

因為沒有好的教育環境與穩定的心理狀態,最終陸雲沒能考上知名學府。

復讀是不可能的,沒錢。

去外地讀書的話,也缺錢。

申請助學貸款是有條件的,陸雲的父母祖父母有收入,而且不低,這就很難辦。

除非證明父母變相遺棄的事實,但是這種情況在興覃鎮以及周邊實在太常見了,沒人管也管不過來,陸雲也不願意再次撕開傷口,恰好本市在縣城有一座普通三本大學的分校,願意給她全額獎學金,陸雲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