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還有一章

徐大娘家住桃花街,在本地經濟復蘇前,就和丈夫一起開了一家小店,主要賣大餅和饅頭等面食。

他們最開始做生意時,還沒有商用的和面機,一切都只能用手,面食本就賣的不貴,就是賺個辛苦錢。

好在夫妻兩個都是勤快人,雖然生活苦點兒、累點兒,但面上有笑,就能過一輩子。

只是好景不長,本地剛被開發不久,徐大娘的丈夫就被查出來了肺癌,還是晚期。

她男人一聽,就直接拉著她轉身回了家,治什麽治?

這病就是小康家庭都得拖垮,更別說是他們這種剛從貧困線上掙紮出來的了。

但徐大娘卻堅持要治,她是一個性格相當要強的女人,饒是她丈夫好賴話說盡,都不管用。

一旦下定決心,徐大娘就更忙更累了,只是她再拼盡全力,也沒能阻擋病魔將她男人帶走。

她沒什麽文化,去過最遠的地方是縣裏的民政局,生活的忙碌,也讓她很少能思考想要怎麽活著。

但丈夫一沒,他倆又沒個孩子,徐大娘就感覺人生好像空了,甚至想著要不跟著一起去算了。

還是後來婆家那邊的人來搶房,她才揮舞著菜刀振作起來。

雖然重新站起來的契機不太美好,但她終究是邁開了一步,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也慢慢的想開了,並給自己的余生定下了一個目標。

那就是將他倆經營的店,店面面積擴大一倍。

等她沒了,就把店捐給善濟寺,希望這家店不僅能長久的開下去,還能在大師們用之行善的時候,算上她和她男人的一份功德。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徐大娘已經盯旁邊的五金店很久了,她眼神兒多利啊,早就通過客流量,大致推斷出了結論。

——對方最近是越來越入不敷出了,一看就是經營不善。

徐大娘每天都在菩薩面前為五金店祈禱,希望它還能再多撐一段時間,畢竟她還沒攢夠買店的錢。

從善濟寺請回來的菩薩真的特別靈,她前腳剛給菩薩上了香,後腳街對面就開了一家小店。

最開始徐大娘對此完全沒在意,畢竟人家是賣米飯的,現在誰家還沒個電飯煲啊。

烙餅、蒸饅頭是費工夫,但蒸飯可不難。

只是誰也沒想到,那家小店會越來越紅火,甚至因為有那家店在,左邊商圈的白領們,都願意多走幾步路來這邊了。

附近的大學和附屬中學裏的學生崽,也願意風風火火的來排隊。

一下子,整個桃花街的客流量都增加了數倍,最妙的是,那家店它還限購!

多妙啊,不僅客流量增加了,對面還吃不下這麽多顧客,全便宜他們這些臨近的店了。

徐大娘看著每日增加的流水,美滋滋的又給菩薩上了一炷香。

當她以為這已經是極限時,沒想到菩薩還能給她更大的驚喜。

對面那個年輕漂亮的小老板,他又開了一家面館!

還是一家特別香的面館!

能有多香呢?

那大概就是連徐大娘這個自認沒文化的,都得大聲稱贊一聲“香飄十裏”的程度。

自從面館一開,徐大娘的人生目標又變了,從一個變成了兩個。

一個還是擴大店面,另一個就是努力活的更長一點兒。

每天能香醒人的一碗面,如果哪天吃不到了,不可惜嗎?

徐大娘甚至擔憂,這人要是沒了,如果真去了地府,那地府裏邊能不能有這樣的味道?

她想,這事兒估計玄,所以她還是得在陽間好好享受。

眾所周知,當代的大娘、大媽、廣場舞阿姨,都是滿身絕技過來的,其中最可能出現的共同屬性,就是自來熟。

沒有一個大媽拿不下的年輕人,只要說上第一句話,那之後我們就是熟人了。

顏棠就是如此,自從徐大娘來他店裏吃了一碗面,只結賬的那三分鐘的功夫,他們就交換了微信。

看情況挺忙,徐大娘相當利索的一擼袖子,開始幫顏棠處理混亂的付款隊伍。

她賣大餅饅頭幾十年,經商理論是半點兒沒有,但那經驗和直覺堪比野獸,還幫顏棠抓過幾個逃單的客人。

在顏棠身上,徐大娘再次證明了那句:沒有大娘拿不下的人。

徐大娘跑過來蹭眼熟,完全就是覺著面好吃,如果哪天她排不到隊,可以讓小顏給她開後門,再多的目的,那就真沒有了。

然而她萬萬沒想到,顏棠這家面館的開張,直接讓她的店鋪營業額翻了倍。

在面館開張前,她也享受到了富貴小店帶來的客流量,但那收益增加的數量,遠遠比不上現在。

收益暴漲的那天,徐大娘瞠目結舌的重新算了三遍流水,最終才確定,她的店鋪收益,而且是凈利潤,真的翻了倍。

徐大娘潑辣又謹慎,當時只覺得那天是周末的原因,認為是一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