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2/2頁)

吳智彬就不一樣了,出身可以算是草根,沒那麽在乎面子,天知道以前為了做成一個單子要給多少人賣笑臉,就算當上了李賢因的助理,還變相獲得了首席的地位,做事也依舊以達成目標為首要選擇,輕易不會說自己做不到。

曾經辛苦過、卑微過的人才更懂得珍惜,抱怨的少了,工作效率高了,留下來的可能性就更大,李賢因不算是擅於壓榨下屬的老板,但也絕不無私地養閑人,你要半點用都沒有,或者做的實在不好,在他身邊是待不久的。

而吳智彬不想失去這個工作機會,那麽追逐自家老板的腳步就得變成他的習慣,安排的新東西也得無條件去學,即便是普通話這種高難度挑戰。

作為曾經接觸過中文的人,面對“輔助斯坦利在華夏順利開展業務”這一條要求還不覺得困難,可後面那句“能稍微學學普通話,幫忙進行日常溝通就更好了”差點讓他在老板面前露出苦笑。

原來中文在老板眼中是稍微學學就能日常溝通的嗎?!

鬼才的世界他真的不懂。

可就算再怎麽困難,他也不能說不行,只能得空了找個私教進行長期學習。

其實語言不是硬性要求,李賢因也就是順嘴一提,單純覺得吳智彬還算有點基礎,現在學起來了以後還有用呢,眼光要放長遠一點。

但吳智彬愣是覺得語言功能得在這次無明確期限的出差中用出來,那可是多少個億的投資生意,全權交給翻譯無形中就增加了風險,特別韓國學中文的專業學生發音也算不上多好,別待會兒溝通的牛頭不對馬嘴就讓人無語了。

這時候韓國境內中文和韓語都很好的翻譯大部分是來韓留學或工作的華夏人,而S.M並沒有相關從業人員,李賢因也沒想過招人,畢竟他的目標是在華夏開分公司,到時候大部分員工是本地人,有沒有好的翻譯都無所謂。

盡管兩個人在語言信息傳達上有誤差,但結果是差不多的,都是以後要用的東西,早學早好。

這次股市上的動作是金融危機行動的前哨站,基本不容許有失誤,盈利指數達到一點五倍屬於最低目標,上次打電話交代的時候李賢因就能感覺到斯坦利巨大的壓力,不然也不會讓吳智彬去協助他。

在李賢因看來,這個計劃不是不容許失敗的問題,而是失敗的概率太小了,所以他一點也不擔心,可負責辦事兒的斯坦利不知道自家老板有未蔔先知的能力啊,那麽大一筆錢,真要虧了他跳河的心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