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第3/5頁)

從他轉正開始,直到現在,書裏的時間線已經過了五年。

他在這本書裏叫時霽,劇情開始的時候十九歲,過了五年,到現在還是十九歲。

時霽是個“仿生人”。

這原本是一項軍方和科學部合作研究的項目,不明原因的,在五年前,這個項目被緊急嚴厲要求終止,甚至銷毀了所有的研究資料。

時霽是最後一批仿生人,也是被制造得最成功的一個。

除了年齡不會再變化,幾乎沒人能看得出時霽和普通人的區別。一年前,時霽考入聯盟直屬的軍事學院,只用半年時間,就成為了新生中最優秀的觀察手。

在聯盟軍事學院,以機甲為核心構建的星際體系裏,學生們被分成了兩類,一類是觀察手,一類是操作員。

操作員負責操縱機甲戰鬥,作為最關鍵的戰力,在戰場上起到舉足輕重的決定性作用。

而觀察手的任務,就要比操作員細致和繁瑣得多。

觀察手沒有自己的戰鬥型機甲,他們駕駛的是“僚機”,負責攜帶物資和武器,在緊急情況下為主機甲充能。

遇到緊急危險,觀察手必須用盡一切辦法,優先保證主機甲的安全。

在戰場上,觀察手必須隨時掌握戰場情況,隨時警戒一切可能發生的危險,及時給主機甲標定出目標和參照物,讓操作員可以心無旁騖地操縱機甲進行戰鬥。

這種“獵—殲”組合,是目前聯盟摸索出最成熟的戰鬥模式。和操作員獨自駕駛機甲相比,如果能搭配一個足夠優秀的觀察手,戰力可以提升三到五倍。

在軍事學院,一個頂尖的觀察手,會成為無數人爭搶的對象。

但時霽沒有接受任何組隊邀請。

他獨自訓練了一年,在第二年的新生入學時,直接登記成為了新生第一名的注冊觀察手。

系統在俞堂身邊,小聲提醒他:“這個新生第一名就是主角,叫盛熠,盛大的盛,第一本書的……”

俞堂:“……我記得。”

系統閃了閃小紅燈。

俞堂:“……”

俞堂給系統塞了塊泡泡糖,關掉了系統的喇叭。

他也不是一個人名都記不住。

畢竟光屏上那麽大一張登記注冊表,從頭到尾,時霽邊上也就只有這一個名字。

時霽是盛熠異父異母的哥哥,也是盛熠滿十八歲前的監護人。

當初仿生人的研究被軍方緊急叫停,只有一個還在睡眠倉裏的實驗體依然存活。經過檢測,除了缺失痛覺感應和負面情緒外,這個實驗體和人類沒有任何區別。

在當時,關於要不要銷毀實驗體的爭論,在軍方乃至整個聯盟高層掀起了軒然大波。

盛熠的父親是當時查封實驗室行動的負責人,在他的堅持下,時霽沒有被銷毀,被他帶回了家。

起初,時霽的表現和所有的十九歲少年一樣。

他性格溫和懶散,不太喜歡說話,但很愛笑,也會悄悄做一些無傷大雅的惡作劇,去捉弄那些指著鼻子叫他“怪物”的同齡男孩子。

盛母很早就過世了,盛父和盛熠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只對戰鬥和機甲感興趣,家裏加上時霽,一共也只有三口人。

時霽和一大一小兩個戰鬥狂住在一起,自己翻書學會了做飯,又出去打工,攢錢買了把小提琴。

沒事做的時候,他就會坐在房頂上,一點點用小提琴摸索出聽過的調子,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再下去,給一家人做飯。

時霽慢悠悠地生活在盛家。

……直到有一天,時霽第一次見到了“僚機”。

很快,時霽在戰鬥上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恐怖天賦。

他自己研究了一個月,就已經能駕駛僚機完成所有高難度的飛行動作。

那些操作本能像是原本就印在他的身體裏,他可以輕松判斷戰場環境,一邊動態判斷參數,向主機甲匯報,同時火力掩護主機甲的行動。

因為沒有痛感、沒有負面情緒,他在戰鬥中不會受到疼痛和緊張的幹擾,可以永遠保持絕對的冷靜,同時又擁有智能AI所不具有的隨機應變力和判斷能力。

直到這個時候,軍方才終於意識到,當初那項仿生人的研究或許真的成功了。

時霽開始接受盛父的訓練,三個月後,成為了盛父的觀察手。

那段時間,聯盟所在的星系恰好位於蟲族遷徙的線路上,戰鬥數不勝數。

有時霽的配合,不論遇到多危險的情況,盛父都總能圓滿完成任務,安全地回到地面。

直到最後一次任務。

主機甲墜毀在了蟲潮裏,回來的只有傷痕累累的僚機和時霽。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僚機是必須要為主機甲犧牲的,這原本就是觀察手的任務,但時霽沒能完成。”

系統標出關鍵劇情點:“從這裏開始,盛熠就開始針對時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