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朱標此人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極佳,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木白可以很負責任地說,他爹就像是每個被雞娃教育奶大的孩子一樣,前半程優秀無比一路領跑,後半程只想鹹魚。

是的,別看老父親現在依然每天一本正經地去上朝理政,看起來很是勤勉,但木白就是覺得他爹熬個幾年後就會把所有的朝政都丟給他,然後自己也去過閑雲野鶴的生活。

別問他怎麽看出來的,這就是被陷害多了之後來自受害人的直覺。

這怎麽可以!

木白整個人都是崩潰的。

他老爹雖然也能說是早早就監國理政了,但那也是直到他二十五歲左右才真正接下來,到如今也就十二年,但木白呢?

木小白十四歲就開始陸續接工作打下手了,他現在十九歲就幹了他爹二十五歲的活,四舍五入就是比他爹多幹了十年的活,他爹居然還想要提早退休,這合理嗎?

而且他爹退了,他要怎麽辦?木白可沒有兒子和孫子可以奴役……啊不是,幫忙啊,萬一他真的上了皇位,那就是一個人幹活。

偌大一個大明,在沒有丞相、沒有兒子、沒有孫子、全靠自己幹的情況下,不用多久,他那閑雲野鶴的爹就要白發人送黑發人了。

——體力再好也經不起這麽折騰啊!

“所以,我準備提議推動行政改革。”木白十指交叉反托在下巴上,面上落下一排陰影,語氣也十分堅定,“為了不累死。”

眾人面面相覷。片刻後,木白的師兄,也就是他先生的次子王紳在此時逆流而上:“太子殿下是想要重立相權?這恐怕……不太容易。”

眾人面上不顯,心中卻都是這個看法。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非常清楚先帝對於丞相這個存在有多麽的深惡痛絕,其嚴重程度甚至到了洪武帝在退位之時都不忘將“永遠不可以復立丞相,否則就不是我的子孫!”加入了自己的祖訓清單。

洪武帝這麽討厭丞相是有理由的。

大明之前的所有朝代中,皇、相之間的關系都相當復雜。

其實,在早期,皇權和相權還是涇渭分明的。

皇帝是天子,至高無上,主要是做國家精神領袖和被崇拜對象,他們的責任主要是承擔天地之間溝通的橋梁,在需要祭祀的時候出現一下撐場子,至於民間事務,皇帝一般只負責指揮大方向,怎麽實施下去,反饋如何,那都和皇帝無關,當然,責任也和皇帝無關。

因此,在早期,要當上皇帝都得有些奇奇怪怪的出身和神異故事,這都是為了在民眾心裏塑造帝王至高無上的形象。

但是到了後來,王朝的傳承從血緣制轉為了靠本事,這一個個靠著文治武功開創一片天地的開國皇帝們自然不願將手中的權利全部交給丞相,自己乖乖去做個祭祀儀式的人偶和敲章工具,於是,王權和相權便開啟了你進我退、你退我進的敵對模式。

到了宋朝,丞相更是成為了職業背鍋人。

政令跟不上社會?換相!

對外戰爭沒打贏?換相!

對外戰爭贏了但是沒啥好處?換相!

這個說要改革?換!這個說不改,也換!改革後沒多大效果?換換換!!!

兩宋時期,國祚319年,做過宰相的足有169人,其中還不算起復者。這是個什麽概念?也就是說在兩宋平均一年半就得換個丞相。

如此可怕的頻率,不說一國主宰,就算是普通公司的一個小部長這麽輪換恐怕都無法正常開展業務吧?

總而言之,宋朝完美地將“皇帝是不會有錯的,有錯的都是丞相”這個概念刻在了每個人的心底,同樣也留在了洪武帝心中,加上洪武帝在做元朝老百姓的時候遇到的也是各種被丞相欺壓操控想換就換的皇帝,丞相這個職業在朱元璋心裏頭寫滿了“負號”。

老朱覺得如果不是這些該死的丞相亂來,他也不會家破人亡,也不會走上起義的道路,如果不起義,那些兄弟就還在身邊。

大家雖然大概率還是農人,雖然感情不如過命交情一般深厚,但起碼是能在稻花香中聚一聚喝上一杯的關系,屆時,比劃一下身手,比比誰家兒郎最為優秀,那小日子不也挺美的。

不過,雖然心裏頭這麽想,但新王朝歷來有給前朝制度打補丁習慣,在建立大明之初,洪武帝覺得只要找個好官做丞相就可以避免前元出現的問題,因此,他在建國初期只是微調了下元朝的行政機構,將其如同衛星般的行政規劃恢復到樹枝形,依然保留了丞相制度,但後來洪武帝發現,丞相這個存在是他搭建起的行政機構中最不穩定的一環。

如果遇到一個堅貞能幹的,那麽整個班底就是頑固如磐石,但如果遇到一個貌忠實奸的,那麽整個機構就像是個蹺蹺板,一個不好隨時可能傾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