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洪武二十四年,福建泉州港迎來了自建港以來最尊貴的客人——大明的皇太孫。皇太孫偕一幹文武行水路南下,歷經十余日,這一日,他們的船只終於抵達了泉州港。

太孫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巡察福建的備倭情況。數年前開建的以廈門城為主要防禦點的沿海防線已經竣工,在這兩年已經取得了極大的戰果,洪武帝派已經虛歲十八的皇太孫來視察合情合理。

但消息靈通的當地書商還是打聽到另一個消息,太孫此行前來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暗中探訪,遴選能夠承擔大明正在編纂的《文獻大成》的印刷書商。

作為全國最大也是最繁榮的出版勝地,整個福建加起來大小書商有三百余家,光泉州港一處的書商就有二十多家,這些書商在打聽到這個消息後都激動壞了。

能夠為官方出版圖書意味著什麽?那就是要飛黃騰達的節奏啊!

有官方的資金支持,他們就能找最好的雕工,借由官方的渠道將書籍發往四海八方,這是多大的一個市場?

而最重要的是,這些書都是給誰看的?皇宮裏還有朝堂上的貴人啊,做了這一票,他們的書社以後就是給皇帝印過書的。

沾了皇氣,作為大明第一IP,沾個“皇”字就意味著數不盡的客源啊。

這才是最大的收益!!!

於是,這廂皇太孫還未抵港,那廂泉州港的各家書社已經開始不約而同地張燈結彩,書商就仿佛打了雞血一般,使勁渾身解數,將自家最新、印刷質量最佳的書冊放到了書社最顯眼的位置。

有消息靈通的外地書社東家更是一咬牙,竟千裏迢迢跑到泉州港,在最熱鬧的大街上盤下了一間鋪子,掛上牌匾、寫上書目、系上紅綢,碼放上最新的書籍,一家正兒八經的書社當即新鮮出爐,並且極其招眼。

要知道書社這種存在以往的主要客源是各地考生,其鋪面也多位於學宮、孔廟附近。鬧市區這種地方不僅和它們的逼格不符,而且客人又魚龍混雜素質不一,書籍這玩意容易壞也容易臟,所以他們是從來不來的。

但是立刻有人意識到這樣做的好處,皇太孫畢竟是個小年輕,小年輕到了一個地方後能不去鬧市區逛一逛嗎?到時候太孫殿下走到鬧市區可不就是第一眼看到了那間書社?而且他此行有任務在身,肯定會走進去看一下啊!

到時候滿大街上只有那一間,又是太孫逛的第一間,這跑去鬧市區開分店的書店可不就能給太孫留下深刻的印象嗎?

卑鄙,太卑鄙了!

於是,讓泉州港居民看不懂的一幕就這麽發生了——鬧市區的若幹家店鋪先後關了門,再開門時已經換了東家,並且成了書社,放的還都是些極為陽春白雪光看書名就讓人沒興趣去翻看的書籍。

然而,哪怕書社每天門庭冷落,這些掌櫃也絲毫不著急,每天就舉著個雞毛撣子小心翼翼地撣去書籍上沾惹的灰塵,像是照顧嬌嫩的嬰兒般精細。

而且,這些掌櫃每天都沒事就笑眯眯地站在門口,看上去古怪極了。更可怕的是,這些掌櫃那笑眯眯的眼神中似乎時不時會閃過寒光,每次看到小青年入店都是一陣熱情的噓寒問暖,又是端茶又是送水的,很是殷勤,然後長篇大論地給人介紹自家店鋪的歷史。

入店的年輕人通常都會這古怪的熱情嚇一大跳,最後離開的時候不得不順手買上幾冊書,否則,總感覺不太好意思走出去。於是,泉州港的讀書人紛紛懷疑這是書社新出的推銷手段。

明明威力不大,但是感覺傷害力驚人啊!

其實,這是書社掌櫃們經過一通盤算後的策略。他們猜測,太孫殿下會喬裝探訪書社,雖然他們不知道皇太孫長什麽模樣,但他們知道太孫殿下的年紀啊,在這個年齡區間的每個年輕人都有可能是太孫殿下,所以,絕對要好好招待!

事實上,他們猜得沒錯,木白的確是微服私訪了,但和他們想象不同的是,他不是一個人。

木白此行南下是和小夥伴沐春一起的。

沐春的父親是如今的西平侯沐英,在洪武十四年領兵攻下雲南之後,沐英就鎮守於此,迄今已經有十年。作為沐英的嫡長子,沐春在洪武十五年後便作為朝廷和邊塞的橋梁長期留在了京城,這次南下,他的任務是要去雲南傳達中央的旨意——洪武帝在明年打算遷三十萬南京居民入雲南,要雲南方面做一下準備。

其實,這種旨意也就是一句話的事,讓他千裏迢迢跑一趟,實際上也是洪武帝給自己的養子和養孫一個團聚的機會而已。

不得不說在對待自己的親人方面,洪武帝當真能稱得上是相當的慈愛。

作為一方鎮守的嫡長子,沐春如今的身份嚴格說起來算是半個人質,按照常規,他非但不能離京,到父親所在的雲南傳旨更是想也不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