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3/3頁)

當然,這也是因為洪武帝做了幾年皇帝後思想更成熟,他漸漸想明白了自己當年做的事多傻,然後就默許了這樣的狀況。

皇帝嘛,面子大過天,就算知道自己之前做得不對,也不會認錯的。後來,朝中一個臣子鬧著要為孟子翻案,洪武帝也就順勢借著這股東風將孟子像重新放回了孔廟,此事也就算了了,但讓他出言廢除自己編纂的書,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最多,最多也就是當不知情的大孫子校對完儒家十三經並且將之刊印分發的時候不發言而已。

洪武帝裝傻,當然沒有愣頭青跑出來對小皇孫說:哎,你爺爺之前改過孟子啊!殿下你發出去的是原版的嘿!

那不是愣頭青,那是傻子,在宮鬥劇裏活不過人物介紹的那種。所以,這個歷史典故木白完全不知道,也因此他還真不能理解為什麽當爺爺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滿朝文武的表情都是一片空白。

不過,大臣們的表情再空白也沒用,洪武帝天生一身反骨,你不讓我做的我要做,你說我做不到的我也要做。於是,這位大明皇帝欽點了一幹文臣、翰林,熱熱鬧鬧地開啟了洪武朝第一次書籍整理。

洪武帝大手一揮,表示要麽不幹,要幹就要幹最好的,他打算收集民間散佚的孤本重新抄錄整理,編一套史無前例的文獻大成。

事實上,當他在大朝會上說出自己的決定時,有九成九的官員都請他“三思”。

皇室有三大耗錢項目:打仗、造宮殿,還有一個就是修書了。

別看修書動靜很小,看起來也頗為簡單,就是將書冊抄錄一遍,最多也就是改個錯別字再思考一下選這篇還是那篇。事實上,這項活動耗時耗力得很,一些隱形成本疊加上去,那可不是一點兩點耗錢。

旁的不說,就拿如今放在文淵閣裏頭的《元史》來說吧,當年它的編纂名單可謂是星光熠熠——左丞相李善長為監修,名滿天下的江東二儒宋濂、王袆為總裁,靠著兩位儒生的人脈,明朝廷請來隱於山林之中的十六名隱士,並學子無數,在元本就有汗青記載的情況下都用了一百八十余天才倉促整理完畢。

因為編纂得倉促,加上缺乏彼時北逃的順帝資料,洪武帝又派人去民間收集資訊,一年後重新開局,這次只順帝紀加之禮儀、食貨志,便用了一百四十余天。

也就是說,在洪武三年,大明朝廷辦公效率最高、歷史資料最全、國家最支持的情況下,編纂一冊史書就用了近一年的時間。

在這一年的時間裏,兩位總裁幾乎是被耽誤在了這件事情裏面,他們以及輔助幫忙的翰林所要承擔的工作全都被移交給了旁人。要知道大明的朝廷編制人數本就是社畜級別,那一年,那些被抽調了工作人員的部門簡直都忙瘋了,所有人都像陀螺一樣連軸轉,轉到人都要暈過去啦!

那一年,大明官員官二代的出生率為史上最低便是明證!

現在又來一次,還是要編纂上下四千年級別的全書,那不是要人命嗎?編纂這玩意,以大明如今的國力,將書從民間收集過來就得花個一兩年。考慮到書籍大多是民間私印,搜錄、版本比對再矯正又得耗費一兩年,再謄抄刻印校對,沒個八九年打不下來。

八九年啊!按大明如今的平均壽命,那都是人生的四分之一啦!

抗議,必須抗議!

反對,堅決反對!

陛下,咱們知道您現在有錢,戶部尚書那張春光燦爛的臉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事,但有錢咱也不能這麽花啊!

奉天殿內頓時如水入油鍋一般,炸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