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2/3頁)

加上洪武二年,大將軍徐達收付長安一戰打得頗為艱難,當初北元的陜西平章哈麻圖在退逃之時還令人損毀長安的基礎建設,連翻打擊下,以至於遭遇了若幹次摧毀性打擊的長安城破敗不堪,至今都未修繕完全。

“其實城破無所謂,最糟糕的是,長安的人口都跑得差不多了,據說當年徐達將軍攻破長安城的時候,裏頭的青壯不過三位數。”頓了頓,羅先生慨嘆:“那可是長安城啊。”

但凡是個文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長安情節”,那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漢人起源的地方,也是漢人輝煌的開始。

儒釋道在這裏交匯、爭辯、分裂又融合,碰撞出了華夏民族最亮眼的火花。

那個地方曾經有往來不絕的商隊馬隊,有巍峨入雲的宮殿,有許許多多的君王交替,有駝鈴陣陣,萬邦來朝。

何謂千年古都?即便是長安的每棵樹木,每塊磚瓦都有一段故事,這兒的每個人都能講古,隨隨便便拉扯出的一個居民祖上都出過高官名人。

長安的人們無論過了多少年都是能打能抗的關中漢子,長安的樂聲無論過了多久都帶著響徹鹹陽原的嘹亮厚重。

這裏曾經是每個文人自開蒙後都曾經憧憬過,都想要去看一看的地方。

但現在那個地方卻像是一道尚在汩汩流血的傷疤,刻在了每個漢人的心中。

一座城市的荒廢只需要一兩年,而它重新恢復生機,需要的卻是數十年不止。

“新朝此後多番下令派人填西安,然效果均是不顯,此前流亡出去的老鹹陽人已經在別處落地,尋常流民也更願意去靠近南邊的地方,即便有人願意來此,長安也不再是那個長安了。”

宮闕萬裏盡成土,八百裏秦川再無秦腔繚繞,如今再談起長安,除了一個被新王朝命名為“西安”的城市外,竟只有路上要小心流氓劫匪一句話了。

羅老先生長嘆一聲,摸了摸不知何時湊過來的小娃腦袋瓜:“如果可以,我當真不想說這句話,只是,經過如今的西安城可要當心。”

他刻意用了長安城的新稱呼,似乎想要將兩個地方分別開來:“陜甘一帶流民頗多,此處林地茂密,匪寇虎患都不得不小心。所以如果可以的話,跟在官府背後東行才是最好,只可惜這個季節不是官府運作的時候。”

然而當木白一行人拜謁過秦將白起後向著西安進發之時,卻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大明太子朱標恰巧結束了自己對秦川地區的考察,準備回應天過年,車架剛從鳳翔出發,再過個三五日便會抵達西安一帶。

當然,皇室出行規律和路徑都是保密的,這個消息他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已經有先遣隊伍出來清理路面以及處理附近的匪盜流民了。

有經驗的商隊立刻嗅出了氣息不對,再一打聽推斷,自然可以得出這個結論。

這對於來往商隊來說可是一個了不得的好機會。

“我聽聞太子殿下仁善,在出行路途中若是遇到商隊或者民眾,都很樂於給予庇護!”一個和木白等人同路的商人邊翻箱倒櫃尋找東西邊和剛與他交易的小隊人馬解釋道:“你們也趕緊加快步伐吧,太子出行車輿護衛眾多,跟在他後,無論頭再鐵的匪盜也不敢侵擾。”

一邊說,他一邊從藏得最好的一個箱子中翻出了一塊精美的綢緞,裝在了一個繡著布坊名號的錦盒裏頭,放在了貨廂最上方,見圍觀幾人目光詭異,這人老臉一紅:“咳咳,這是謝禮,謝禮,太子殿下仁善……”

一句話重復兩次就表示心虛哦。

木白的表情有些無語,人家再怎麽仁善你也不能把人當免費的活招牌吧?你這分明是要借送禮之名行強行安利之實啊!

接下來是不是打算等太子用了你的東西之後再掛個招牌說我的東西是太子禦用啊喂!

你的野心都寫在臉上啦!!

有同樣想法的絕對不僅僅是這位掌櫃一人,就木白一眼掃過去,問詢後開始翻東西的商戶完全不在少數,這氣氛太有煽動力了,就連阿土也不由自主翻找了下自己隨身攜帶的各種貨物,開始考慮是送蜂蜜好還是送滇錦好。

木白忙拉了他一下,摻合啥,人家是商戶,咱們是考生,商戶一切跟著利益走可以理解,你一個來參加科舉的考生提前送東西給太子那叫啥,叫行賄啊!

而且太子這個職業一聽就不是很安全的樣子,還是不要靠近比較好。

如果外人得知他的想法一定會覺得奇怪,實在是在木白生活的那個年代,消耗量和淘汰量最高的皇室成員就是太子了。

他們那時候太子比尋常官職還不如,普通官員一般來說除了打仗不太會有生命危險,畢竟職位一般都是繼承的,身邊的叔伯兄弟也都能互相照顧,但太子就很苦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