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非常困難的任務

上午去公司轉一圈,呂冬就趕回呂家村,在夏丹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來自西川從事貿易行業的投資商周軒,據夏丹所說,周軒是她在太東傳媒學院的同學,畢業後一度去西方留學過幾年,因為故土難離和家人親情,沒有留在國外發展,最終選擇回國創業。

縣裏的領導去鵬城參加投資會,帶回來一大票投資商,呂冬聽說過。

出口貿易商加投資商的身份,放在任何一個重視招商引資的地方,都不會等閑視之。

呂冬接待的同時,免不了審視,不過夏丹介紹的老同學,比一般人可信。

所以,一上午的時間,呂冬和李文越兩個人,陪著周軒參觀了呂家村的三個公司,中午還在孫慶海的放店裏,私人掏腰包,請周軒吃了頓飯。

夏丹全程作陪。

這些對呂冬來說,全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對方確實能在某些方面帶來商業上的效益,回報將無數倍。

吃完午飯,四個人一起到李文越在大隊的辦公室喝茶聊天。

夏丹畢竟在電視台做過新聞主播,有她活躍氣氛,總有合適的話題,不至於冷場。

說到周軒出國回來創業,呂冬不要錢的好話張嘴就來:“像周總這樣,出國回來,支持自家經濟發展建設,殊為難得。”

李文越跟呂冬配合默契,接話道:“我們學校,就太東省大,很多公費留學人員,出去的多,回來的少。”

夏丹的立場,還是站在青照縣這邊:“不止大學,社會上出國的也一樣。”

周軒的口音,多少有點西川味:“我是在國外混不下去,找不到機會,才灰溜溜的回來。”他這人說話倒也有意思:“我家庭條件還可以,吃不了在國外從頭開始的苦,不如回來當個二世祖。”

呂冬看過周軒帶來的貿易公司資料,上面寫的東西暫時無從判斷,卻不妨礙說話:“有幾個二世祖能像周總這樣,公司業務做的這般出色?出口業務做的有聲有色。”

這話不止是好聽,隱隱還帶著探究。

對方很年輕,周軒卻沒有小視,年輕人能把事業做起來,無非家裏很厲害,或者個人能力超強,再或者兩者都不一般。

他從西川跑到鵬城,又繞這麽大一個圈子,再到青照,不可能貿貿然未做任何了解就跑到呂家村,來到青照以後,通過招商局和老同學,以及當地一些別的渠道,收集到了不少關於呂家村的資料。

雖然官方和媒體上從來沒這麽個說法,但在普羅大眾之間,青照第一村的說法早就傳開了。

這也意味著呂家村主事的人,很多人都知道。

起碼表面上知道個大概。

周軒了解過,尤其是呂冬,因為這是公認的呂家村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今天又來到呂家村實地看過,就他的觀察,其他方面暫時不好說,但呂冬和呂家村的富裕程度,遠遠超過預料。

從西川出發前,就了解到呂家村是個富裕村,卻沒想到富裕到這種程度。

對於周軒的工作而言,富裕是件比較麻煩的事,這意味著一般數量的金錢很難打動人。

工作不好做,甚至是非常困難的任務。

但不好做也要做,還得盡快做,人很快就回去了。

哪怕做不到,也要擺出努力的樣子來。

既然呂冬問到出口業務,周軒幹脆就說一些,不說豈不是心虛?他大致上說道:“國外待了幾年,認識了一些人,基本都是華人,家裏也有開公司的,這不就有了合作的機會。”

他說出的都是經得起考證的真話:“前些年在國外,我去不少地方轉著看了看,尤其各地的唐人街,有些事不看不知道,看了才真正了解,咱們這邊產出的一些貨物,比如各地不起眼的土特產一類的,在唐人街很受歡迎,比如一些辣椒醬和豆瓣醬之類的,在唐人街賣的相當好。”

李文越緩緩點頭:“我聽出國回來任教的老師說起過,南方的一些辣椒醬,在國外華人社區賣的很好。”

呂冬忽然想到了曾經的老幹媽,難免有所奢想,如果呂家食品公司的產品也賣到國外去,會不會也有市場?

產品賣到國外,去賺取外匯,帶來的不僅僅是利潤,還有必然的優惠政策。

但做到這些非常難。

周軒研究過呂冬和呂家村,起碼研究了外界能夠得到的那些資料,所以知道自家最大的優勢在哪裏,怎麽才能吸引呂家村的人靠上來。

“呂總,李總,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周軒開始往靠近正題的正題上轉:“我一開始來青照,就是想著搭順風車回母校看看,見見老師同學,來到這邊以後,見到了您的連鎖餐廳,聽說了呂家村,見到了呂家村的各式特色產品,讓我想到貿易公司出口到國外的酸菜和豆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