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我一點都不在乎(第2/2頁)

那之後,如何讓隊友“變得更好”和“化學反應”一樣,逐漸成為衡量球員價值時用濫的字眼,而所謂的“數據狂人”“個人英雄”被行家們摒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數據頗為難看的比爾-拉塞爾順利達成MVP三連莊(1961,62,63),因為他讓每個隊友找到了勝利的感覺;等到張伯倫MVP三連霸時(1966,67,68)早已不是因為驚世駭俗的得分,而是因為他找到了一種像組織後衛一樣打5號位的比賽方式(場均助攻8.6次)。

從1956到1980這由球員投票的25年間,除庫西和奧斯卡-羅伯遜之外的23座MVP獎杯都頒給了中鋒——沒錯,偉大中鋒是所有同行都仰慕並願與之搭档的對象,因為他的存在,你能獲得大量的空位機會,你不在乎跟丟了自己的對位球員,你只要把球塞進內線就能換來勝利……隊友和教練們的確愛死了這樣的家夥,即便到了21世紀,當你隨便采訪一個現役球員,問“誰是聯盟中最偉大的球員”,答案依然逃不開“沙克”“鄧肯”,只有當問題變成“你樂意花錢看誰打球”時,才會聽到“科比”。

1981年後,MVP的評委由球員改為記者,審美標準天翻地覆,J博士首先被平反。在媒體的鼓噪下,一場MVP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運動拉開序幕。

此後,大鳥、魔術師、喬丹曾聯手壟斷了之後9年的MVP,艾弗森的2001年MVP更堪稱史上最勵志的一座,緊接而來的2005年的納什則因其大背景下的傳奇性使其當之無愧。

然而,2、3號位球員在MVP評選中的固有劣勢仍未消除——在角色分派上,他們很難成為球隊防守的核心,很難打出足以證明“讓隊友變好”的助攻數據,而個人得分越高,卻往往越容易被扣上“獨”和“不團隊”的帽子。

正是這種尷尬,50年來,NBA只誕生了大O、J博士、喬丹、艾弗森4位2、3號位MVP。

現在科比要挑戰的,正是這種尷尬。

如果讓韋夏來回答那幾個問題。

科比讓隊友變得更好了嗎?

答:至少讓他更好了。

科比是否帶來了良好的化學反應?

答:眼神沒問題不帶偏見的人應該都知道克裏斯·米姆傷前湖人的狀況有多好。

你認為科比是MVP嗎?

答:如果連詹姆斯都連續多期位列MVP模擬預測第二位的話,為什麽不?

可惜,這件事他沒有話語權。

科比有著和當年的喬丹一樣的壓力,他得面對無數的質疑和噓聲,只有把路走到底,那些看輕他的人,才會收起成見。

“我不在乎,”科比的語氣很輕松,顫抖的嘴唇和鋒芒畢露的兇煞眼神暴露了他,“我一點都不在乎。”

“酷。”韋夏已經看穿了他的心思,“為你驕傲。”

卻不能揭穿,難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