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煽風

涪州。

大雨下了整夜,直到天亮才歇。

街上的青石板地磚不平,一踩就冒出一堆水來。

行人小心翼翼,還是有踩得不好的時候,只能皺眉。

馬車就一點不講究了,奔馳而過,濺起來的水花濕了路邊行人的衣擺鞋子,氣得一群人指著遠去的車大罵“缺德”。

江緒也在行人之中,鞋襪都已經濕了。

這裏的夏天就是這樣,這會兒還算好的,等雨水再多些,不止是底下幾個鄰水的村鎮,便是主城之中,低窪之處亦全是積水,能沒過小腿肚子。

雖不是洪災泛濫,但年年淹水,百姓豈能不發牢騷?

偏,從江緒有記憶起,衙門就沒有好好治理過這些,甚至還說過,反正來年還要淹的,整了也白整。

當然,這個“白整”,指的是村鎮,是城中普通的百姓生活的胡同小巷,而官府衙門、官家大宅,不止占了高地,地面修得平平整整。

江緒年幼的時候,在武隆生活,以為這樣坑坑窪窪的才是常態。

後來,念的書多了,去了幾個蜀地大城,慢慢明白過來,這樣的狀況其實是不對的。

待赴京科考,一路經過那麽多城池、村鎮,江緒看到了各種不同。

誠然,這種不同來自於地理位置、貧富差距、百姓習慣等等,但他想,這些都不是涪州衙門不作為的理由。

這次回來,與華師爺一道,得他一路指點,江緒大開眼界。

以前看沿途城建,只能看個表面,算不上外行人,但也絕不內行。

經華師爺講解,不由豁然開朗。

因地制宜,這四個字說來簡單,做來很難。

可只要用心去做了,涪州可能有所改變,而不是現在他腳下這樣,下一天雨就一腳的水,下幾天雨就漫了腿肚子。

江緒一邊想,一邊往上坡走。

離衙門越近,積水越少,待進了府衙大門,青石板地磚平整極了。

不遠處,幾個官員說笑著出來,江緒聽見動靜,擡手按住了腦門,腳下故意踉蹌了一下。

李判官看到了,樂道:“江大人來了?我們還以為你今兒得睡到午時了呢,昨兒喝了不少吧?”

“吐了一整夜,”江緒苦著臉擺手,“那兩兄弟海量,我實在不是對手,喝過了頭,反倒睡不著,腦門子炸開了似的,與其躺著,還是來衙門裏。”

另一位金判官,長了江緒一輪,說話陰陽怪氣:“狀元郎光念書了呢,豈會吃酒?與其同他們往來,不如寫幾篇文章。”

江緒道:“初來乍到,總要賣各方一個面子,連幾位老大人都對甄家客客氣氣的,我一個新人,人家喊我吃酒,我還能推拒了不成?”

金判官翻了個白眼:“不過是個妾,娘家這兒就吹鼻子瞪眼了,這要是出了個總督夫人,尾巴還不知道往哪裏翹呢。”

李判官忙道:“哎呀,我們底下人都是被甄家折騰的,自己人都別說了。”

上峰還在與甄家你好我好,他們這些小人物,還能怎麽做呢?

不管是他們這兩個衙門裏做事久的,還是新來的江緒,一樣都得把甄家伺候著。

江緒捶了捶腦袋,一副好奇模樣,問道:“我聽說,前回那位姑奶奶回娘家來,咱們衙門上上下下可沒少出力氣?”

“可不是?”金判官顧不上酸江緒了,他更惱甄家,“知府大人都得賠笑臉。”

“這要真是總督夫人回來省親,”江緒道,“整個蜀地衙門都得十裏相迎了吧?”

兩位判官交換了個眼神。

話是這麽說,但反正成不了總督夫人,再得瑟,也就這樣了。

余光瞥見袁知府,江緒便道:“蜀地是蜀地,湖廣是湖廣,柳總督再是有能耐,蜀地也不用退成這樣吧?怎麽的,他柳總督也是個粑耳朵?枕頭風吹兩陣,就要在蜀地橫行霸道了?朝廷有朝廷的規矩,他手也沒有那麽長。”

李判官“哎”了一聲:“柳總督是先帝爺都誇贊的人物,我們蜀地的老爺們,差點意思。再說了,柳家孫兒是四殿下的伴讀吧?京裏有人好辦事啊!”

他顯然是沒有看到袁知府,說完了,才見金判官對他擠眉弄眼,趕緊轉頭一看,對上了袁知府黑沉沉的臉。

李判官:……

他作甚多這個嘴啊!

蜀地的老爺們,其中一位,就是袁知府的姑父、按察司副使年大人。

他一個多嘴,說了年大人差點意思,而吹枕頭風,袁知府的姑母也沒吹過柳總督的妾。

這可真是……

李判官沖袁知府笑了笑,十分尷尬。

袁知府冷冷看著李判官,因著有那麽一位姑父,不止是涪州,蜀地上下都得給袁知府幾分顏面,他何時被人小瞧過?

更不用說,有誰小瞧他姑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