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莫不是程咬金?

一旬光景,京城的炎夏到來。

今年可謂是酷暑,知了叫得震天響,饒是傍晚時不時有雷雨傾盆,也不過是一時威風,很快,暑氣又重新聚攏來。

千步廊左右,一眾兒官府衙門,官服在身,需得講究儀態,可偏偏叫這熱氣逼的,各個都是一身汗。

朝廷倒也給撥了些冰,主要是為了讓上了年紀的老大人們莫要中暍,但這到底是做事的地方,不是來享樂的,自不可能多擺,只勉勉強強去了些暑氣。

翰林院裏,姜翰林還在品熱茶。

這是他常年的習慣了,哪怕是三伏天,亦是如此。

用他自己的話說,心靜自然涼,熱茶比冰飲子更解暑。

同僚們與他共事多年,自然曉得他的習慣,也不是沒有人學過,撐不過兩三天就擺手作罷。

只幾位今年新入職的,對姜翰林的“熱茶不離手”嘖嘖稱奇。

有人好奇地問:“您當真不覺得熱嗎?”

姜翰林摸著胡子笑:“當然是熱的,卻還能過得去。”

說著,姜翰林把視線落在了霍以暄身上。

霍以暄正捧著文書抄錄,人在書案後頭坐得筆直,案上除了筆墨紙硯,另有一塊帕子用來擦汗。

看得出來,他也覺得很熱,只是,姜翰林在他身上沒有看到一點兒因為熱帶來的狼狽之感。

很多年,清早出門時,一身官服妥帖體面,忙到下午,尤其是被午間暑氣蒸騰過了,儀容上難以維持。

雖然不是什麽要緊事兒,也不是去禦書房,上升不到禦前失儀,但作為邊上看著的人,誰不喜歡幹幹凈凈、妥妥當當的?

當然,這種喜歡,是老大人對一個還算熟悉的晚輩的喜歡,換一層就……

姜翰林端著茶盞,吹了吹氤氳熱氣。

這幾日,家中老婆子是越來越嘮叨了。

其實也怪不得自家老妻,究其緣由,是霍家那兒送了幾條魚來。

霍家說得十分客氣,這是感謝姜大人在翰林院中對霍以暄的指點與照顧,畢竟,請個先生都得交束脩銀子,他們這樣的人家,銀子往來恐惹麻煩,幾條莊子上新鮮送來的魚,正正合適。

霍家前腳送魚,後腳四公子夫人給姜瑾送了封信。

大致意思是,以前閨中交好,只因家中變故而疏遠了,再回京中,自家事情未了,也沒有心思與從前的好友多走動往來,現在,一切塵埃落定,自個兒雖嫁人了,但獨門獨戶沒有那麽多束縛,平日自在,也很清閑,等酷暑過了,天氣轉涼,姜瑾要是得空,還望能一塊踏秋。

姜翰林知道姜瑾人緣好,且她沒有想那麽多,歡歡喜喜回了信,還說給了祖母聽。

有那幾條魚鋪墊,再有這麽一封信,老婆子突然就想起來,還有一個清俊霍以暄。

這下厲害了。

以前是埋怨他一整個朝堂挑不出一個來,現在成了眼皮子底下就有個好的、你為何老眼昏花看不到?

敢情不是出色的年輕人少,是你老頭子不會看。

你既看不來,就只管說說那霍家公子學問性情,至於家中其他人好不好相與,問你個老頭兒你也不懂。

姜翰林在家中被老妻嘮叨得連連討饒,來了衙門,就不住琢磨,霍大人家裏送這幾條魚做什麽,自家收不收這束脩,都會好好指點新來的編修。

沒想明白,姜翰林幹脆放下了茶盞,起身出來,在廊下略微活動活動身子。

這一動,他就看到,自己的侄兒姜適,也在觀察霍以暄。

姜翰林皺著眉頭把姜適叫了出來。

姜家一門兩翰林,一個是姜翰林自己,一個就是姜適。

姜適是姜翰林兄長的幺兒,自小就失了父母,這麽多年,由姜翰林撫養教導。

說是叔侄,其實就像兩父子一樣。

“霍編修長了三只眼睛,還是兩個鼻子?”姜翰林壓著聲音,與姜適道,“你老琢磨他做什麽?”

“沒有沒有,”姜適忙道,“沒長多余的眼睛,也沒有多余的鼻子,尋常五官,比旁人清俊。”

姜翰林一聽“清俊”這個詞,心裏就暗道了聲“不好”。

不用說了,侄兒定是被自家老婆子給帶歪了。

果不其然,姜適又道:“嬸娘叮囑的,說您公私分得太清了,反而看不準,讓我也多瞧瞧,好與不好,家裏也有個計較。不止是嬸娘,還有兄嫂,我屋裏也在說,各個都操心阿瑾呢。”

姜翰林聽了,道:“計較什麽?幾條魚、一封信,也不是那青竹竿,你們怎麽爬得比誰都快啊?”

“阿瑾耽擱不起,霍編修也是現在的香餑餑,都體面人家,太直白了,萬一不成,雖說不至於傷了和氣,但面子上不好看,”姜適道,“霍家先示意了,我們總得給個回應,不能拖著,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