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八部之族(第2/3頁)

齊人教長,則願意跟他同行,要親自看一看到底是什麽情形。

從黑海港到海安哨,因為黑海港處於半島東部狹隘的一角陸地,是以,要先從黑海港西行近二百裏到費奧多西亞區域,也就是齊人更名為海南港的農區。

然後,再從海南港北行二百裏,到海安哨。

要繞個大圈,總體上,四百裏路程左右。

陸寧十幾騎疾馳,每人都有一匹換乘之馬,一日一夜已經距離海安哨不遠,也就還有四五十裏距離。

因為佩切涅格南侵,海安哨暫時撤除,退到南方四十多裏外一處小村落繼續監視佩切涅格的行動。

陸寧等也是到了這個叫做“弗利多羅思”的小村莊,歇腳休息,希臘語的村莊名字,村莊裏三十多戶人家已經很難說是什麽族群,本地民和外來族群的融合,算是說著突厥語的東斯拉夫人。

這裏附近有一處湖泊,土地肥沃,又有草坡丘陵,這些人家耕田養羊和奶牛,生活安逸,是以,雖然知道佩切涅格人已經來到北方不遠的地方,仍然不願意離開故土。

男女老少,都做好了保護家園和佩切涅格人戰鬥的準備,便是七八歲孩童,也有小弓小箭,當然,孩童們自制的箭矢不過是桔杆晾幹削尖那種,但近距離射人眼睛的話,還是有一定殺傷的。

女兵班長,代表大齊安撫了他們。

說起來,陸寧的馬穆魯克遊騎兵連隊,也是突厥的一支,是默罕默德化的突厥。

而佩切涅格人,也可看作古突厥和草原部落的混合體,但雙方分支已久,但從嚴格意義,早已經不能看作相同民族。

本地說突厥語的斯拉夫人,語言和佩切涅格人更接近,但馬穆魯克女兵倒是勉強和他們能比比劃劃的進行溝通。

得到齊人對他們安全的保障,村民們稍微心安,村裏話事的族長更承諾,齊人稅官來的時候,他們保證繳納足夠羊肉和奶酪作為稅款。

……

第二天晌午時分,陸寧等十幾騎出現在海安哨附近。

海安哨,並沒有哨寨,但這裏一片平原,在一處高坡上,豎起了高杆瞭望塔。

而佩切涅格人這個小部落,便是以海安哨高坡為中心紮下了十幾個氈帳,又搭建了草棚木屋等等,哨塔上佩切涅格人自然也放了哨兵,陸寧十幾騎在數裏外就被發現。

佩切涅格人都是輕騎,軍械裝備也僅僅皮甲、馬刀、釘錘、輕型戰斧之類。

而且,佩切涅格人的所謂皮甲是最原始的那種,獸皮縫合而成,最多懂得煮後晾幹塗油,和大齊已經是數層皮鍛壓而成的皮甲,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馬穆魯克火槍輕騎女兵連,穿戴的便是大齊皮甲。

正因為佩切涅格人武器裝備沒什麽技術含量,是以,其采取典型的遊牧民族非接觸戰術,喜歡伏擊,喜歡切斷敵人後勤。

戰場上相遇的話,便是那種打了就跑騎射戰術。

不過他們的弓祖祖輩輩改進,通常用動物骨片和角片加固的復合弓,用特制的寬刃箭頭,射程和威力都很不錯。

所以周邊勢力大多比較畏懼他們制造的移動箭雨。

陸寧等到了一處草坡駐足,佩切涅格使者忽倫牙則一直大聲用本族語言喊著,他是古楚格可汗的使者,現今和大齊使者一起到此,要其部族長來和他相見。

顯然擔心這個佩切涅格部落已經暗中設伏,突然伏擊,令他莫名其妙沒了小命。

陸寧對佩切涅格人現今有了一定了解,有八大部,四五十個族群,其中有三部地位比較高,處於統治地位,整個部落聯盟的可汗,通常出自這上三部。

佩切涅格人族群就更是復雜,他們自東遷徙而來,許多草原小部落都融合其中。

陸寧琢磨之間,草原遠方,出現了數十個黑點,慢慢駛近。

陸寧眼尖,離得還遠就微微一怔,明顯這些佩切涅格人和忽倫牙面貌區別很大,東亞臉型的基因更多一些,有點像大齊北方草原的部落族群。

顯然,是東來融合其中的族群。

為首的老者,臉上布滿皺眉,花白頭發裹著尖細氈帽。

來到數十步外他們的坐騎慢慢停下來,老者微微躬身,朗聲道:“忽倫牙尊使,大齊尊使,我是答剌馬惕汗忽思答思,向兩位尊使致以誠摯的敬意。”

陸寧馬上注意到了,忽倫牙臉上立時浮現出的輕蔑之意,他極為傲慢的道:“原來你就是忽思答思,我已經代表大汗和大齊約盟,你速速領你部離開齊人的土地。”

老者沉默,終於仰首道:“尊使,我用祖輩英雄忽思答思為名,便是要帶部族走出滅亡之困境,我部本來是八大部之一,現今卻僅僅存百多戶不到七百口,察剌孛亦部卻仍要我部獻出女人和牛羊馬匹,不然就要征伐,我數次向古楚格可汗求助,卻沒有回信,為了我部生存,這才舉部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