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漠南諸員(第2/3頁)

現在還在座的,正三品兩人,經略使張去華,廉訪使文正一。

從三品三人,靖安使種放,轉運使張齊賢,總管主薄馮拯。

廉訪使,品階和經略使同階,自也是制衡之意,畢竟中原官場自古以來,官大一級壓死人。

靖安使,主要管理古拉姆治安軍。

種放人很儒雅,但也是提三尺劍可上陣殺敵的猛人。

轉運使主要便是城中商稅、管轄之地的人頭稅,以及賦稅收入的本地留存、轉運中樞,以及對本地特產資源的壟斷管理等等。

張齊賢國字臉濃眉大眼,剛剛年過五旬的他倒不見老態,兩鬢頭發略有些白發,整個人給人就正氣凜凜,面由心生的話,他必然人品不錯,而且歷史上,他應該是北宋一位賢相,不過,還是那句話,現今其人自不能和歷史上人物掛鉤。

經略司秘書廳,其實就是文吏幫主官們處理日常事務之所。

從南北朝有秘書省,本朝改為秘書監,地方則設秘書廳、房,在主薄下行事,實則,因為管理卷宗,且對整個地方的各種日常事務、各種數據處理匯總歸档,現今齊制,若主官舞弊或行不法事,沒有主薄配合基本不可能,且各級主薄也成為最主要的佐官之一,同樣是對一地主官的掣肘和制約。

經略司這執掌秘書廳的總管主薄馮拯,今年四十歲,十五年前的狀元郎,明法之科,更是滿分。

漠南經略司,主要的官員就是這幾位了,其余都是四品及以下官員,其實也沒多少人,四五品官員,坐了兩桌,十三四個人而已。

要說西域諸城,名義上管轄之地,比中原有些道署管理的還要大,但官員自然遠遠不及中原腹地一道官員林林總總,而且漠南城下屬,地方官都沒有,其余諸城,有了商道上驛站公所,漠南城卻是沒有,而且其名義上管理的面積有二十幾萬平方公裏,整個阿富汗西部囊括其中,當然,各部族伯爵、子爵、男爵,從一定程度上,等於漠南城管理的地方官了。

但如此遼闊區域,這片土地的總人口,按照人頭稅數據的話,也不過堪堪超過四十萬,這人口密度,放在後世的話,屬於倒數第一,比之澳大利亞、納米比亞和蒙古三兄弟還要低許多。

而一年四十萬貫的人頭稅賦,實際上,還不抵一旅禁軍的軍費,更莫說其他支出了。

一旅禁軍,正卒一萬三四千人,加之輜重預備,將近兩萬人,四十萬貫,吃喝拉撒、制服軍餉、武器折損、乘騎換代、彈藥消耗等等,又哪裏夠?

當然,有古拉姆、馬穆魯克屯田,可以額外負擔一些。

何況商稅收入,也是大頭。

再有漠南屬於最邊陲的重鎮,還想邊軍能本地財政就可以供養本就不可能。

不過總體上,在西域,現今大齊還是中央貼補狀態,但從長遠看,又是另一回事。

何況商道收入,大部分不在西域財政收入內,細算賬的話,現今其實也不虧,僅僅看支出,因為征服了西域新增的收入卻視而不見,這種賬目,通常在廟堂爭鬥中才會采用。

一邊琢磨,陸寧一邊和在座幾名臣子閑聊。

“張經略,受七河王總督令,在庫什卡處理了一樁公案,在此地,還要尋一處聚落和薩拉赫斯部的幸存者對遷,這是相關卷宗。”陸寧說這話,身後遠遠站著的小德子忙走上兩步,將手中厚厚一摞文函遞給陸寧,陸寧又轉交給張去華。

張去華微微一笑:“我接到你的信函已經籌備此事,好說,好說。”將卷宗順手遞給了身後侍從。

陸寧又和種放、張齊賢、馮拯閑聊,又有旁桌官員輪番來敬酒。

最後,算是盡興而散。

陸寧年紀輕輕,哪怕帶在身上的魚符、委任狀,以及張去華見到的履歷,年紀都標注為三十二歲,算是面相年輕娃娃臉,但三十出頭,能成為三品大員,以前又沒聽說有這麽一號神童、後起之秀,那麽,多半便是家世顯赫了。

是以,在座諸人心照不宣,也沒人太過詳細詢問這位文廉訪的過往。

至於河西城的經略變動,他們自然聯想不到面前這新任廉訪,因為陸寧履歷表上,胡亂編造了一通,軍方將領出身,和河西經略風牛馬不相及,而且,因為出身軍旅,他們從來未曾聽聞也是情理之中。

倒是陸寧在庫什卡部得到的馬穆魯克突擊騎兵,按七河總督府分派,歸屬陸寧親管,算是家丁系列,且要求漠南經略司,為其劃出聚落放牧地,五百烈炎營,同樣有家丁的意味。

這就不由得不令漠南城內消息靈通的中高層官員,開始琢磨這漠南城,以後到底是張經略為首呢,還是文廉訪更尊?

倒是陸寧身邊的那些絕色女奴,因為不會鶯鶯燕燕一大堆一起示人,更不會有人知道這是總督府從全西域精挑細選的敬獻,總督府挑選絕色女奴時,漠南還是軍管,這些官員有的有耳聞,有的沒有,但聽過傳聞的,自也以為是獻去京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