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東征構想(第3/3頁)

甚至便是鎮東軍,原本曾經構想,所有營指揮使、都頭、班頭都用中原將卒,正好借機提拔一大批有軍功的將卒,但考慮到如果慘敗,會是中原新銳將領的一次極為嚴重的損失,是以最後,只有二十名營指揮使為新提拔的中原年輕將領,都頭、班頭等等,都用的部族勇健。

當然,鎮東軍第一營,也就是楊業的親兵營,還是用的清一色中原軍卒。

而陸寧的親軍,臨時命名為“征東宣撫營”。

兩百弓騎,除了一百火槍騎兵外,另外百名弓騎,都是選的征募部族軍中的神射手。

三百重甲步卒,三名正都頭、三名副都頭,二十七個班頭,都是從京戍大營挑撥的可提拔新銳,二百七十名步卒,皆為征募的諸部勇健中最魁梧的力士。

“征東宣撫營”的三都步卒,和其他禁軍軍制相同,每一都的第一班,都是最精銳士卒,算是都頭的親衛隊,以副都頭領九名勇健為一班,如都頭戰死,副都頭便行都頭事。

是以一都十班,但九個班頭。

同時,六百蝦夷奴隸軍,實則就是一名重步卒,有兩名蝦夷輔兵,平素行軍時,輪流幫步卒背負重甲及其它輜重,使得重步兵可是隨時用最佳的狀態加入戰鬥。

是以,“征東宣撫營”,雖然五百作戰軍卒,但實際人數卻是一千一百人。

在東瀛島上,這也是一支極為臃腫龐大的力量了。

陸寧不領羽林衛,也是因為戰事的需要,令扈從軍精簡化、小型化,更適合作為奇兵在東瀛島上展開軍事行動。

雖然,隱隱覺得,這一千一百人的龐大隊伍,對於東瀛島上現今爆發的大多數沖突的規模來說,也實在是一支很龐大很誇張的軍事力量了。

現今,“征東宣撫營”人手的挑選已經基本完成,從汴京來的軍官團,以及從平壤來的弓騎、巨漢們,都在向開京方面進發,到了開京後,也自然需要一段時間的整訓磨合。

北海道的六百名蝦夷奴隸,想來也準備好,等東征船隊出發,這些奴隸會送到出羽國的秋田港,和東征軍馬匯合。

此次征伐日本,雖然多少也有元時消耗南宋新降軍馬的意味,但與此同時,至少這“征東宣撫營”中的諸部勇健中的勇健,淬煉成忠於大齊忠於皇家的百戰精兵,也不算白白在自己麾下服役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