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回京(下)(第2/2頁)

現今大多數民生商品,都有商稅院定價,米價地域不同略有不同,但大體維持在一鬥米百錢左右,一貫錢,和一石米同價。

所以說,在這文總院家做活算是美差,基本上,一人做活,全家不餓,一個月可以背回去一百余斤米,便是現今油水少,飯量大,但也足夠四五口之家吃飽了。

汴京城內,做活的普通男仆女傭,工錢都差不多,但是,其中水分會很大,比如有的官宦人家,給傭人發糧不用足鬥,全給劣質黍米,和稻米又是兩回事,傭人更沒有選擇得錢的權利,甚至給傭人發糧,裏面可以摻和沙土,本來就不足鬥,低質黍米,再摻沙土,其中區別就大了去了。

這種事情,陸寧也有所知曉,但自也不會什麽都管,還專門為這個制定什麽律法,水至清則無魚,矯枉過正,可能起反作用。

當然,東主太苛刻的話,逼得傭人去告官,那就是另一回事。

至於自己府邸,自然一切照規矩辦事,便是發錢,也都是紙幣。

現今雕版印刷的紙幣,和銀票不同,使用的特殊紙張,比之真正宣城產宣紙還金貴,面額自然不能太小,但盡管如此,汴京、南京、東海市三地紙幣,最小面額也都定為了百文。

實則現今改進的紙幣用紙,極難仿造,只要接觸過紙幣的,基本不可能被假幣所騙,要令在全國通行也未必不能。

甚至內閣許多重臣都希望在全國通行,畢竟他們眼裏,用紙張鑄錢,簡直一本萬利。

但越是臣子們這種心態,陸寧越是謹慎,仍令紙幣只能汴、揚、東海市三地流通,免得太激進,出什麽大事,自己變成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