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播威西南(下)(第2/2頁)

但是,莫說吳昌文這種臣服,僅僅是名義上而言,便是吳昌文自己,怕都要自身難保。

現今安南一地,十二使君並起,吳昌文的政令,也僅僅就都城螺城周圍一小片地區聽他號令。

吳昌文的使者,實則還是來求援的。

十二使君中最強大的一支,首領叫丁部領,從安南南部興兵,百戰百勝,現今被部下尊為“萬勝王”,怕早晚會來攻伐螺城。

吳昌文的使者,便是請中原皇帝出兵,幫平定十二使君之亂。

顯然,對安南吳氏家族來說,因為當年就是從南漢治下獨立,南漢征伐,被這吳昌文的父親擊敗了南漢軍隊,是以,吳氏對南漢本來就有些輕視,但南漢畢竟代表中土割據政權,代表正朔之一,是以才向其稱臣。

而現今,吳家政權多次內亂後,吳氏家族朝不保夕,其實力已經根本壓制不住各路使君。

恰逢南漢覆滅,新朝更叠,這齊朝顯然是傳統上的中原王朝,比偏安一隅的漢國強盛太多,吳昌文這才遣使,稱臣之余,也希望中原王朝,能出兵維護其統治。

而這時候,聖天子授了親信部下“欽命安南招討使”的官階,顯然大有深意。

不過這文總院,看起來也沒什麽前去安南的興趣,領赤虎軍屯軍萬承州,就在萬承蠻部中開始推行新政。

當然,按本朝律法格令,這昔日前唐羈縻州萬承州的萬承蠻,現今被稱為萬承土民。

或許,聖天子本來還沒想在嶺南西道諸蠻地推行新政,眾多土蠻作亂,反而使得聖天子對推行新政不再猶豫,若有反抗,正好趁機鐵血鎮壓。

如萬承土部,其頭人就是作亂的首領之一,現今全族被誅,山林田地全部歸公,但又均分給萬承部土民耕作漁獵,田租賦稅,比以前負擔要輕許多。

文總院領赤虎軍在此,顯然就是為了推動新政時威懾四邊。

新政下,對貧困土民是極為利好的,大皇帝平邕州後的安民書,說得清清楚楚。

潘崇徹現今也終於知道,為什麽小小邕州之亂,聖天子也會禦駕親征。

其實在神威軍、赤虎軍開赴巒州後,自己感覺,平定邕州之亂也不是什麽難事。莫說聖天子麾下,名將如雲,便是由自己領神威軍、赤虎軍及嶺南軍,平定邕州也當不在話下。

當然,絕對不會如聖天子這般,一日之間,輕松拔城。

聖天子來邕州,應該就是為了播威之余,又施於恩德。

有史以來,中原皇帝,還沒有一位,曾經來過嶺南西道,這蠻瘴貧瘠之地,中原帝王,哪裏會看在眼裏?

聖天子來嶺南西道,既是為了平亂,也是為了安民。

如聖天子安民書裏所說,諸州土民,皆為齊人,皆為朕之子民;又說,齊律田政,齊地一視同仁,為朕之子民輕徭役減賦稅。

大皇帝親自來了嶺南,宣布推行新政,這簡直是最好的宣傳了,新政內容,一傳十十傳百,便是那些土人頭領想哄騙歪曲新政,也就很不容易了。

現今更有如狼似虎的齊軍駐紮當地,顯然就是準備,哪一方土人頭領作亂,便即時平定。

更莫說,皇恩浩蕩,聖天子這嶺南一行,推行仁政,也不知道,攛取了多少民心。

今日文總院來見自己,果然也是為新政而來。

雖然這文總院官居僅僅四品,潘崇徹也不敢怠慢,更主動說了說嶺南大營整編一事,萬名士卒,重新征召完畢,經剛剛邕州一役,士氣提振,想來不會再如以前不堪一擊,但若想練成百戰之兵,尚需時日。

陸寧聽得頷首。

土民之亂,幹脆使得自己一不做二不休,就釜底抽薪,徹底在這嶺南西道推行新政,打奴隸主分田地,就往絕裏做了,管他會不會再次大亂。

心裏,其實也有些沒底,好在,失敗的話,是“文總院”頂缸,聖意都是好的,沒做好事情的,是下面的人。

要說,雖然自己手下能人不少,但這等事,不是自己這個穿越者親自做,還真不放心。

畢竟自己見過後來千年歷史進程,各種革新,各種改朝換代,各種意識形態的較量,各種社會階級的剖析。

現今聰明人很多,但是,便是後世普通認真上學的大學生,對社會結構的認識,也絕對比現在的聰明人,要深刻的多。

當然,就算見多識廣,想做事情,如果不切合現在的實際,那也是嘴炮,更重要的,就是自己現今,擁有強大的武力支撐,沒有這一點,自己在這裏強力推行的新政,分分秒就釀成比邕州之亂更惡劣十倍的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