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分封郡縣(29)(第4/6頁)

尹羲想著在李隆基時期,為了對付日益強大的北方少數民族犯邊,在北方各郡設立了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節度使,安史之亂後又將節度使的制度“內地化”,最終大唐走向末路。

反對分封又怎麽樣,最後不還是變相分封?

尹羲又將自己預知的歷史發展趨勢假稱參考東漢五胡亂華之禍推演出後世大唐仍受邊疆威脅,不得不放權,“被迫分封”。

“與其受邊疆外族威脅被迫分封,還不如打下外族新土,主動分封宗室與大唐功臣,教化異域異族,若無反意則世代安好,若有反心,只盼大唐將來能有漢武一樣的人物,大唐也如周、漢,有更長的國祚。”

整個年關,尹寒山就在深思分封與郡縣的事,又詢問尹羲的想法,尹羲就以第二世時尹翔分封的經驗說了一些,尹寒山也覺有所得,再拜訪蕭瑀、房玄齡、魏征,與他們討論或吵架。尹寒山雖然不是一流士族出身的,但是待人素來寬仁,朝中關系較好,很多大臣也知道尹寒山又在想已被廢止的分封之事,都加入爭論之中。

此事很快被李世民聽說了,李世民本有分封之心,當時迫於滿朝大部分大臣反對才廢止,這不禁又心動了,正月裏召了尹寒山問話。

尹寒山如實回答,在家與尹羲討論分封與郡縣的利弊,以漢朝歷史為鏡推演了百年後邊疆之患。

李世民道:“尹姑娘並非尋常人,通曉陰陽易理,她說百年後邊疆必有患只怕不會錯的。”

尹寒山又將自己能想到的分封的禍患說來,若真引起紛爭,至少大的封國也是李氏子孫,應該還是李氏子孫得天下。

李世民嘆道:“愛卿也是一片公心為我李唐江山。”

李世民於翌日召見尹羲進宮,李承幹、李泰、李恪、李愔、李治、晉陽公主作陪,除了李治之外都是尹羲的故交。李世民本也有意拉攏尹羲,在李世民看來,尹羲至少是通陰陽長生之術的高人,若有長保社稷之策也是錦上添花。與她有交情的兒女在場,做出他將她當作自己的小輩的姿態,免得她對“後宮”之事敏感。

因為尹寒山再提分封,李世民也考慮將其中一些兒子將來分封出去。

尹羲見禮之後,晉陽公主待她十分親,皇子們互相見禮也很高興,除李治之外,大家見她風采更勝往日,不禁感慨悵然。

尹羲帶了自己在家時畫的幾幅地圖送給李世民,他讓兒子們將其一一展開,一見如獲至寶。

李世民癡癡看了地圖,又說:“我若有百年之命,何不讓這些疆域都成大唐領土!”

尹羲把地圖送李世民是為了他打下西域後將來更方便分封,不想讓大唐將士的血白流,將士們的血換來的西域廣闊疆土不能讓華夏文明紮根是非常遺憾的事。沒有想到李世民又說起長生之事,尹羲可不想討論長生不老術。

李世民卻仍要相詢,提起尹寒山與他同歲,可是看著不過三十來歲的樣子。

尹羲說:“陛下日理萬機,精力消耗過多,豈是家父可比?再者……家父……家父只有家母一位夫人,只有我與兄長一對兒女,所以比尋常四十幾歲的男子顯得年輕。”

李世民心中雖然微有不悅,但也沒有發火,反而問起這其中關礙,尹羲引經據點展開養生的講解。

李世民聽了,雖覺這女子性子桀驁,但確實是真才實學,對大唐也是一片公心,才不再問她長生不老之事了。

李世民再問起如何可保社稷這話,也是他問過蕭瑀的問題。

尹羲想了想,說:“《道德經》雲:‘治大國者若烹小鮮。’”

李世民笑道:“尹姑娘既然有分封與郡縣利弊的現實考量,這治國之道何以說得如此模糊?”

尹羲微微一笑,說:“陛下不以言獲罪,那就恕貧道僭越一二了。治大國者得有錢糧。”

她說得淺白,可是李世民一聽反而哈哈大笑,說:“這話說得中肯!但是如何有錢糧,如何才能解決缺錢糧的難題?”

李世民早些年勵精圖治,他讓大唐增加人丁、削減用度、簡化官員都是圍繞一個錢字,他覺得尹羲說的直中要害。

“現在大唐開國才二十幾年還好,但是幾十年後朝廷只怕會非常缺錢。從兩漢看來,太平時代,官宦貴族必定要兼並土地,官紳免糧,那朝廷控制的土地越來越少,朝廷從何處征稅?能征多少?聰明的皇帝想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能斂財的宰相背黑鍋,人人稱他為奸相,有奸相在,朝廷至少有錢維持。可是奸相斂財就是加重賦稅,漢黃巾之患和前朝教訓,殷鑒不遠。”

李世民點了點頭:“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尹姑娘此言也並非危言聳聽。如此看來,分封制雖有弊端,但是分封之後,皇子、功臣後代去外藩紮根,統禦外民,朝廷不需另撥食邑供養其後人,一方面可以緩解朝廷財政支出,另一方面減少在中原兼並土地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