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金殿爭鋒(第2/3頁)

久未出聲的顧青這時終於站了出來,走出朝班轉身面向殿門,吐字如雷鳴,沉聲喝道:“臣工肅靜——!”

大殿內瞬間安靜下來,朝臣們看著顧青那張面無表情的臉,頓時噤若寒蟬,就連義憤填膺的皇子親王們也不敢再出聲,縮著肩膀老老實實地閉上了嘴。

一句話,四個字,喝止金殿上千朝臣。

這便是權臣的威勢。

殿內安靜後,顧青扭頭望向宋根生,淡淡地道:“宋府尹,你繼續說。”

宋根生也不管君臣是何反應,於是繼續道:“經查,永王府名下農莊別院甚多,僅在關中河南兩道便有五十余處,至於山南,江南等地,京兆府差役有限,未經查也。但是僅僅在關中河南兩道的永王別院,幾乎每處皆有命案,受害者皆是當地農戶,許多命案甚至是全家滅門,慘烈之極,人神共憤……”

李亨終於忍不住道:“宋府尹,金殿之上無戲言,說出來的話可是要負責的,永王別院涉命案可有實證?”

宋根生聽出了李亨話裏的威脅之意,但他毫不畏懼,語氣堅定地道:“有。”

李亨心頭一臣,下意識地望向顧青。

宋根生說什麽並不重要,若是尋常的京兆府尹,也沒那麽大的膽子敢當殿揭舉皇室宗親,可宋根生不一樣,他的背後是顧青,而且李亨早已打聽過了,兩人是從小一起長大,可謂是鐵杆交情,與親兄弟無異。

那麽,宋根生所說之事,必然是受了顧青的指使。

從永王府管事涉命案,到後來的長安城內外朝野輿論發酵,再到今日此時的案情復雜化,永王被拖下水,陷入了風暴中心,這一切的背後仿佛有一雙無形的大手,默然無聲地推動著。

那雙無形的大手,便是顧青麽?

顧青與永王究竟多大的仇怨,令他必須置永王於死地?

作為天子,李亨想得更深遠。

他此時還無法判斷顧青的用意,置永王於死地是出於私人恩怨,還是別的原因,私人恩怨還好說,若顧青存了削除皇室宗親的念頭,打著正義的旗號拿皇室宗親一個個開刀,李唐江山便危險了。

“宋府尹,金殿之上不可妄言欺君,你說有證據,拿出證據來。永王名下農莊別院土地甚廣,正是需要農戶為他耕種收播,再說永王向來仁厚待人,怎會對名下農莊農戶痛下毒手?道理說不過去。”一名親王忍不住站出來駁斥道。

宋根生冷冷道:“證據我有,就在承天門外候旨,永王所謂仁厚,不過是對外人做出的樣子,事實上他對自家農莊的農戶們異常殘酷暴戾,動輒打殺,若要證據,請陛下恩準,將承天門外候旨的人宣進宮,一切自有公論。”

所有人的眼睛全都盯著李亨。

李亨此時已是騎虎難下,他知道若將承天門外候旨的人宣進宮,不管是真證據還是假證據,永王今日定無幸理。顧青和宋根生既然敢將證據搬上朝堂,說明他們已經做出了萬無一失的準備,拿出來的證據必然是令人無法反駁的。

可是,內心再偏袒永王,此刻這麽多雙眼睛盯著他,李亨能怎麽辦?若是拒絕,皇權威信還要不要了?

沉默半晌,李亨終於艱難地道:“宣……宣進宮吧。”

證據很快進了太極殿。

進殿的大約有十余人,皆是農戶打扮,衣衫襤褸地站在殿內,局促地垂頭絞手,神情惶惶,幾名壯年農戶手裏還抱著一大摞紙,群臣依稀可見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字。

宋根生轉身看著十幾名農戶,道:“爾等是何人,先自報家門。”

為首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顫巍巍地道:“老朽等人皆是永王名下農莊農奴,老朽來自關中涇縣,其他幾人則來自慶州,蒲州,商州等地。”

宋根生加重了語氣道:“農奴?不是農戶?”

老者嘆道:“是,三年前,老朽將祖傳下來的田地折價賣給了永王,由於無地可耕,老無所依,老朽只好自願降籍,賣身為奴,世代為永王殿下耕種。”

宋根生抿了抿唇,土地的話題太重,此時不宜提及,他要說的是命案。

於是宋根生接著問道:“永王是如何對待你們這些農奴的?”

老者忽然哽咽起來,泣聲道:“永王農莊內治法甚苛,當年老朽的村莊有百余戶為永王耕種土地,三五年過去,村莊內已有十余人被農莊管事所殺,理由不一而足,稍微偷懶歇息者,稍有悖逆者,侵暴而不從者,皆難逃被打殺之厄,老朽的孫女才十二歲,就因為在永王農莊裏當婢女時,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碟,便被管事生生用棍子打死……”

說著老者大哭起來。

殿內群臣皆寂然。

李亨的臉色卻越來越難看,不停地深呼吸壓制內心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