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偶得輔臣(第2/4頁)

仔細掃視了一遍後,顧青將名帖收起,道:“你安排一下,我見見他,順便請他給我摹幾本碑帖,我練練字。”

段無忌急忙道:“王爺,學生的字也寫得很不錯的,懷玉阿姐都誇過呢……”

顧青毫不猶豫地道:“你越來越油滑,寫的字也沒那個味道,怕你教壞我,不學。”

下午時分,崔圓便登門拜訪了。

顧青在王府前殿接見了他。

崔圓已有五十多歲了,穿著尋常的月白長衫,頜下一縷略帶幾分花白的長須,臉上時刻帶著彬彬有禮的微笑,令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顧青不敢端架子,親自在前殿迎接,二人各自行禮後入殿。

還沒開始寒暄,崔圓便從懷裏掏出一疊厚厚的字帖,笑道:“聽段侍郎說,郡王殿下欲尋字帖,下官這裏倒是有早年臨摹的魏碑《龍門二十品》,今日獻予殿下,聊博一笑。若嫌不夠殿下盡管吩咐,下官早年還有許多字帖可供殿下品鑒。”

顧青雙手接過字帖,哈哈一笑,道:“我這人出身山野,學問和書法遠不及朝中諸公,幸好尚存向學之心,閑暇之時倒也練練字帖,期待有朝一日能夠登堂入室,崔侍郎之帖正是雪中送炭,多謝了。”

說完顧青小心地整理好字帖,輕輕地擱在桌案上。

崔圓含笑靜靜地看著顧青的動作,對他不端架子,不避出身的坦蕩作風和對學問的敬畏態度亦深有好感。

相逢只是偶然,都是官場中人,說話和意圖都不會表現得太明顯,二人初識往往從寒暄閑言中開始,在沒有任何意義的閑聊中互相觀察對方,試探對方,直至最後,各自做出決定。

顧青和崔圓也是如此,雙方寒暄一陣後,顧青吩咐設宴,很快下人便端上熱騰騰的酒菜。

顧青舉杯敬崔圓,酒過三巡後,崔圓朝殿外看了看,回過頭時神情一臉不可思議。

見崔圓表情不對,顧青好奇道:“崔侍郎在找什麽?”

崔圓笑道:“下官失儀了,我大唐權貴家中設宴都是酒菜與歌舞皆具,郡王殿下的府上卻是如此冷清恬淡……”

顧青嘆道:“崔侍郎莫誤會,我非故意慢待侍郎,而是我府中向來沒有歌舞伎和樂班,我出身鄉野,以前在蜀州時常為溫飽發愁,如今算是發達了,但做人不能忘本,權貴們奢靡無度的生活我過不了。”

崔圓肅然起敬道:“郡王殿下是下官生平僅見自律之人,外間傳聞殿下殺性深重,權勢滔天,今日看來皆是虛妄謠言,一個人能做到不忘本,不奢靡,便已勝過朝中諸公良多了,社稷有幸,有殿下這般英雄人物橫空出世。”

顧青笑道:“崔侍郎謬贊了,今生要做的事情很多,我沒有閑心奢靡玩樂。”

崔圓恭敬地問道:“下官鬥膽,敢問郡王殿下之志。”

“復前朝盛世,開萬世太平。”

崔圓聞言立馬走出桌案,面朝顧青拜道:“若殿下終生不易其志,下官願為郡王殿下效犬馬之勞。”

激情澎湃,情緒高昂,但顧青並沒有激動,而是靜靜地看著崔圓,道:“你是為了官爵,還是為了太平盛世?”

崔圓擡頭直視顧青的眼睛,道:“下官以為,兩者並不沖突,下官輔佐殿下,辦好了差事,為百姓謀了福祉,有了些許功勞,自然便有了官爵。”

顧青淡淡一笑,此刻的氣氛已不是閑聊,而是相當於招聘與應聘了。

顧青出題,崔圓答題,如果答案能令顧青滿意,那麽顧青就會將他收入麾下,否則,口號喊得震天響,做事卻一塌糊塗,這樣的人顧青不敢要。

顧青表情很隨意,崔圓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比當年參加策科考試還認真,他也知道此刻是顧青考校自己的時刻,若自己的回答令這位郡王殿下不滿意,那麽自己便只能老老實實去洛陽任留守,從此一生不得舒展才華。

“給你一座州城,爾當如何治理?”顧青忽然問道。

崔圓毫不猶豫地道:“抓大放小,方略我來定,政令頒行則交給下面的縣令。”

“你若上任州官刺史,首要之務是什麽?”

“土地,糧食。”

“何以為之?”

崔圓脫口道:“與當地世家豪紳地主商談,嚴格控制治下土地被地主們蠶食吞並的現象,以減賦減徭為籌碼,逼地主們妥協,盡量減少當地農戶失地淪為農奴和難民,其次是發動農戶開墾荒地,除了糧食,同時桑麻水利工坊並舉,讓那些失地的農戶不至於走入絕境。”

顧青兩眼一亮,崔圓的想法受限於古人的局限性,但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實用的,而且非常湊巧地與顧青對未來的規劃不謀而合,方法有些落後,但大方向卻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