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謀財害命(第2/3頁)

史思明此時也分外猶豫,他也覺得顧青不敢行此大不韙之事,可他又不敢賭,這可是關乎身家性命,史思明賭不起。

沉思良久,史思明道:“傳令全軍,原地紮營休憩。”

馮羽一驚:“這麽早便紮營?”

“不止紮營,從今日起我軍便停步不走了,靜待時機轉變。”

“還有,快馬南渡飛赴長安,告訴天子此地情勢,請天子為我大燕降軍做主。”

……

三日後,安西軍前鋒一萬兵馬忽然北渡,前鋒官馬璘率軍渡過黃河,並在黃河北岸紮營。

此時的叛軍離黃河北岸尚有二百余裏,兩軍的距離已非常接近。

又過了一日,安西軍主力亦拔營北渡,至此,安西軍全軍已全部集結於黃河北岸,全軍北渡後,安西軍迅速分兵,四萬余安西軍分左右兩翼進軍,左翼由常忠領軍,右翼由顧青親自領軍,左右兩翼迅速在晉州附近呈弧線移動。

叛軍後方的一萬余騎兵和五千神射營也得到了軍令,加快了腳程向叛軍迅速靠近,叛軍的東西北三面皆有安西軍兵馬調動的跡象,隱隱對叛軍形成了三面合圍之勢,而唯一沒有兵馬的一面是南方,那一面是黃河。

黃河北岸的上空突然間戰雲密布,電閃雷鳴。

與此同時,朝野已盡知安西軍與叛軍即將發生的沖突,一時間朝野震驚,無數探馬斥候在長安和黃河北岸之間來回打探軍情。

很快便有天子的使臣從長安出發,打著天子的旗號到達北岸安西軍右翼大營面見顧青,並向顧青宣旨,嚴厲強令安西軍馬上撤軍。

顧青客客氣氣將宣旨的使臣送走,然後下令全軍原地紮營,按兵不動。

兩百裏外,史思明也聽說了天子使臣宣旨的事,聽說使臣宣旨後,安西軍便不再移動,史思明不由對顧青想搞錢的目的更信了幾分。

以顧青如今的能力,其實天子這道旨意對他來說可聽可不聽,就算他抗旨不遵,天子也拿他無可奈何,但他偏偏接旨之後竟按兵不動了。

不是天子的旨意對他有約束力,或許是他真只是為了搞錢,沒打算真對叛軍動手,兵馬調動也只是為了制造聲勢,否則要動手早就動手了。

猜測歸猜測,史思明仍然不敢賭,他賭不起。

兩軍相隔兩百裏遙遙對峙。

很快,天子派出使臣送來了第二道旨意,緊接著第三道……

旨意的內容大多是催促顧青馬上撤軍,又謂“殺降不吉,萬夫所指”雲雲。

顧青仍按兵不動,對天子的旨意置若罔聞。

而此時民間的輿論也被炒作起來了,不知為何各大世家門下的儒生紛紛出面,當眾宣揚安西軍欲行大不韙,殺降失仁義之道雲雲。

民間頓時也被各大世家門生的宣揚而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安西軍成了恃強淩弱的反面教材,而叛軍卻成了受害者。

史思明也不傻,馬上命人出營在附近鄉野間散播流言,說是顧郡王自恃兵威,對降軍行敲詐勒索之事,並威脅要圍剿降軍雲雲。

受害者的角色愈發深入人心,傳聞四起之時,安西軍卻仍巋然不動,一副不達目的誓不退兵的架勢。

史思明不由暗暗佩服顧青的心性,天子的旨意不遵,民間的議論不聽,死死地圍住叛軍就是不肯走。

馮羽的話再次浮上心頭。

這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難不成他真只是為了錢?

史思明不得不信了,因為朝野聲勢四起之時,如此大的輿論壓力之下,安西軍仍無退兵的意思,史思明越看越不像是要圍剿自己,反而馮羽的話更有了可信度。

只有要錢的時候才是這副滾刀肉嘴臉吧,別的事情大多是要臉的。

史思明深思之後,決定試探著向安西軍右翼大營送去價值五十萬貫的銀餅,黃金,絲帛等物。

錢財到了安西軍大營後,顧青收下了,然後派親衛告訴送錢的人,不夠,遠遠不夠,這些年你史思明吞了多少,給我原原本本吐八成出來,否則刀兵相見。

送錢的人回到叛軍大營,將顧青的原話轉達給史思明,史思明反而安心了。

沒錯,果然是為了錢。

太不要臉了,搞出這麽大的陣仗,天下朝野都驚動了,你居然真只是為了錢……

給不給?

史思明牙都咬碎了,無論內心如何抗拒,身體終究比內心更誠實。

不能不給,因為打不過,尤其是現在安西軍已經三面合圍。

史思明之所以按兵不動,是因為他已漸漸篤定顧青不敢冒此大不韙,有天子一道接一道的聖旨,有各大世家的幹預,還有民間百姓的議論,可以說天下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顧青一人身上,如此大的壓力下,顧青應該不敢對降軍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