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除奸不盡(第2/3頁)

李亨心不在焉地道:“哦,‘平吐蕃策’,太上皇與朕說起過,只是如今大唐內亂未定,朝野急待休養生息,平吐蕃一事不急,待過幾年再說。”

顧青皺眉道:“陛下,再過幾年,吐蕃贊普和朝中權貴便回過味來,情知中計了,若他們馬上糾正錯誤,下令恢復耕地,廣種青稞,那麽臣這幾年的努力就白費了,陛下,西征吐蕃宜早不宜晚,就算朝中有困難,亦當暫時克服,此國為百年大患,如今正是永消大患的最佳時機。”

李亨嘆道:“國庫空虛,將士疲累,大唐如今實在無法支應一場大戰了,不過若是顧卿願意領安西軍西征吐蕃,朕倒是願意為安西軍提供糧草。”

顧青不由有些心涼。

這種時候居然還想著內鬥內耗,沒救了。

“既然陛下允了,安西軍當仁不讓。史思明率軍來降後,臣願領軍西征。”顧青沉聲道。

李亨笑道:“甚好,若能畢其功於斯役,朕對你已賞無可賞,便賜你圖形於淩煙閣,配享太廟。”

……

顧青走出太極宮的宮門,臉色不太好。

每次與李亨聊天,總會窩一肚子氣,恨鐵不成鋼也好,話不投機也好,總之每次都是不歡而散。

帝王的昏聵是無論如何都掩飾不住的,演戲演得再像,一句話說出口便露了餡兒,從李隆基到李亨,都是如此。

而導致帝王昏聵最大的原因是,他們把國家當成了自己的家,自己家的東西當舍不舍,當留不留,殺一條忠心的看門狗,放火燒半個庭院,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反正是自家的東西。

可是江山社稷,並不是他家的。

他只是暫住,只是個租客。

千百年王朝更叠,江山仍是這座江山,朝代換了多少?

李世民說,“水亦載舟,水亦覆舟”。不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很難成為一代明君。當帝王對江山和百姓失去了敬畏之心,江山父老怎會容他?

盛極一時的開元盛世突然間轟然倒塌,便是前車之鑒。

顧青剛回到府宅裏,馬上便有宦官登門。

宦官恭敬地站在前院裏,臉上堆著諂媚的笑,討好地告訴顧青,天子賜下的宅子已經著將作監在修繕,天子非常重視顧郡王的大婚,所以下旨動用了千名工匠民夫連夜趕工修繕府宅,預計再過幾日便能修好,絕不會耽誤顧郡王的婚期。

另外天子禦賜的王妃儀仗也準備妥當,此時已發往張家,王妃的儀仗很齊全,有四馬並轅的馬車兩乘,六扇屏翅一對,鎏金銅球四對,玉如意一對,金瓜拂塵玉盆箔布等若幹,並配宮女百人,宦官二十,羽林禁衛五百等。

除此之外還有禦賜黃金二百兩,錢兩萬貫,長安郊外藍天縣良田一萬畝,農莊一座,食邑農戶一千戶,貢品絲布一千匹,精瓷一百對等等。

李亨這番可謂是大手筆了,足可見對顧青大婚之重視。

宦官不厭其煩地將各種禦賜儀仗用物一項項歷數出來,聽得顧青頗為不耐煩。

“好了,停,很豐盛了,代我感謝陛下隆恩,賜了多少東西你們留在張家便是,不必告訴我了。”顧青適時打斷了他。

宦官悻悻住嘴,尷尬地陪笑。

顧青想了想,道:“禦賜的宮女可留下,二十名宦官不留,請退還給陛下。”

宦官一驚,接著無比錯愕地看著他。

帝王禦賜之物還沒聽說有人敢退還,果然是手握兵權的大人物,行事與眾不同。

“這,這這……郡王殿下,陛下禦賜之物實在不宜退還,奴婢請殿下三思啊。”宦官一臉為難道。

顧青淡淡地道:“我不喜歡家裏有宦官這類人,按我的原話回稟陛下便是,陛下不會怪你的。”

宦官尷尬地笑。

顧青善良地笑道:“我沒別的意思,你莫多心,不是你不夠優秀,是我的追求有點高……”

“是是,郡王殿下是神仙般的人物,奴婢這等凡人自然不配揣度殿下的心思。”宦官陪笑道。

顧青仍笑道:“還未請教貴姓大名?”

宦官躬著身子恭敬地道:“奴婢惶恐,當不起‘貴’字,奴婢賤名魚朝恩,左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

顧青笑容一僵,眼中瞳孔微微收縮。

“魚朝恩……呵,好名字。”

忽然覺得有點累,死了邊令誠,又來了個李輔國,除掉李輔國,又來了個魚朝恩。

安史之亂後,大唐帝王猜忌武將,漸漸開始信任宦官。晚唐宦官立朝廢帝之禍,由此而始。

魚朝恩,也算是史書留名的人物,至於為人品行,四個字可以概括,“一個壞人”。

奸宦怎麽殺都殺不完,帝王不爭氣,殺一個宦官再寵信另外一個,顧青能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