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人心涼薄(第3/4頁)

段無忌:“……學生告辭。”

“快走,馬不停蹄的走,像只耗子似的一溜煙竄出我的家。”

“……是。”

……

城外流言愈演愈烈,顧青已成了眾矢之的。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這是有人在背後煽動民意,近百難民的死明明是別人投毒,黑鍋卻不由分說扣在顧青頭上。

人心都是自私的,難民也是人,難民可憐,但不代表他們都是好人。

只要裏面摻雜了幾個壞人,愚昧者通常會被蒙蔽,然後無意識地同流合汙,他們的記憶仿佛很短暫,都不記得顧青辛苦為他們籌糧的善舉,他們只會責怪顧青失察,只會猜疑顧青別有用心。

每個人都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度別人的,揣度過後,他們成為了作惡者,在法不責眾的心理下,肆意地放出心裏的魔鬼,任其噬人皮骨,言出如刀。

言語也能殺人,更妙的是,言語殺人後不必負法律責任,法律終究只能懲罰第一個用言語殺人的人,其他的人呢?

當然是“法不責眾”,因為法律對其他人的定義是“不明真相”,是“受了蒙蔽”,一句解釋便掩蓋了他們曾經做過的所有的惡。

難民營沸沸揚揚謾罵顧青時,朝堂上終於有人出手了。

這次出手的是禦史台。

第二天朝會上,禦史台十余名監察禦史聯名上疏,請天子為近百中毒而亡的可憐難民伸張正義。

很好笑,數萬難民在城外衣食無著快餓死時,朝堂上沒人吱聲,近百難民中毒死了,禦史們義憤填膺,仿佛親爹被人謀害了一般,氣勢洶洶地要求天子嚴懲兇手,追究責任。

李亨這次不再像上次那般義正嚴辭,也不再歷數顧青為社稷立下的功勞,而是面現難色,遲疑搖頭,駁回十余名禦史所請,維護顧青之情分外感人。

十余名禦史不依不饒,跪在金殿上痛哭流涕,搬出各種律法,各種聖賢名言,總之就是一句話,天子不認真處置此事就是昏君。

李亨表現得又氣又怒,最終無奈地下旨,命京兆府尹查辦此案,旨意對顧青一個字都沒提,只要求京兆府尹速速偵緝,拿獲兇手。

下午時分,宅在顧家後院不出門的楊玉環都聽說了此案,破天荒地走出後院,來前堂安慰顧青。

見顧青渾若無事地烤著肉,烤著面餅,總之各種烤,臉上卻絲毫看不出擔心的樣子,楊玉環又急又氣,忍不住狠狠踹了他屁股一腳。

“你是個傻子嗎?別人都欺負到你頭上了,你還安安穩穩坐著呢,聽說今日朝會,天子已下旨查緝此案,雖說你不是投毒的人,但朝堂的事很邪性,很難說天子會不會借題發揮,以此案為借口趁機削你的權……”

顧青眨眼笑道:“阿姐終於舍得出門了?雖說只是從後院走到前堂,不過已經是非常可喜的進步了,加油,下次爭取走出大門外。”

楊玉環怒道:“跟你說正事呢,你還來氣我!以前平叛的時候你不是很威風嗎?殺人也不陌生吧?如今為何毫無動靜,難道久無戰事,你膽子突然變小了?”

顧青正色道:“我膽子一向很小,就算有戰事,我也是遠遠躲在後方,一旦戰事不利我騎上馬便跑,正所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行了,這些鬼話你留著哄張家的兩位閨秀吧,還有萬春那傻姑娘,她們都中了邪似的,你說什麽她們都信,但你可騙不了我。”

顧青又眨了眨眼,笑道:“好吧,阿姐別看我表面上沒事,其實心裏也急得很,急得都快上火了,看看,看我的嘴,嘴角長泡兒了,阿姐發現沒?總之……我很憂愁啊。”

楊玉環居然真的認真看了看顧青的嘴角,發現真長了幾粒小水泡,不由關心地道:“果然上火了,聽說菊花甘草能去火,我去後院給你準備……”

“阿姐不必了,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發愁的時候喝頓酒就好了,阿姐若有興致,不妨與我同飲……”

話剛說完,楊玉環的俏臉刷地一下通紅,潔白的貝齒死死咬著下唇,又羞又怒地狠狠剜了他一眼,臉上的紅潮卻怎麽也退不下去。

顧青說完後也驚覺失言了。

上次與楊玉環飲酒,兩人都醉了,最後稀裏糊塗不知為何躺到同一張床上,而自己的手貌似也不那麽規矩……

哪壺不開提哪壺,好端端的為何又說飲酒的事?嘴賤得很。

顧青幹笑道:“當我沒說,我……咳,我獨飲便可。”

楊玉環紅著臉兒,沉默半晌,忽然一咬牙,道:“我如今只是平凡女子,無權無勢,幫不了你什麽,但你若真想飲酒,我……我陪你飲。”

顧青急忙道:“不敢不敢,阿姐,我酒品不大好,呵呵,還是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