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南朝招降(第2/3頁)

張懷玉目光閃動,輕聲道:“若天子主動做出對你不利的事情呢?看如今長安的朝局,天子很有可能會這麽做。”

顧青嘆道:“若他真要這麽做,我……或許會隱忍吧,朝堂上爭來爭去,其實最終苦的還是百姓,時局若亂了,很多連鎖反應會直接影響百姓的生計,賦稅,物價,徭役,征戰等等,如今北方叛亂未平,我需要為百姓爭取一段和平的時間讓民間恢復元氣,長安朝堂實在不能再亂了。”

張懷玉想了想,道:“當年武後攝政時,朝野內外也是蠢蠢欲動,後來武後在重重顧慮下鐵腕除逆,而她選擇的是控制事態,亂宮闈而不亂天下,你不妨參詳考慮武後的做法。”

顧青點頭:“我也在考慮,最近朝中風聲有點不對,太上皇回長安後,與天子聯起手了,而馮羽那邊給我傳來的消息,史思明欲歸降大唐,天子必會利用他來制衡我,呵,算盤打得不錯。”

“你打算如何應對?”

顧青悠悠地道:“我手握天下無敵的兵馬,很多時候不是不能做,而是不願做,他們都沒看清這一點,所以才背著我玩弄制衡削權的把戲,真到了我覺得做事束手束腳的時候,也該露一下腱子肉,讓他們嘗嘗安西軍的拳頭究竟有多硬。”

張懷玉又想說什麽,顧青卻伸手制止了她,笑道:“我不介意跟你商量軍國大事,不過在商量這些事以前,咱倆有件事很緊迫,必須馬上辦了。”

張懷玉不解道:“什麽事?”

“你我的婚事……”顧青拉過她的手,將它握在手心,表情誠摯且嚴肅地道:“單身那麽多年,好不容易有了個如意郎君,你難道不想名正言順地把我睡了嗎?”

張懷玉呆住了,吃吃地道:“你這是……求親?”

顧青正色道:“當然,難道是給你拜壽?所以,感覺幸福嗎?像不像當年的花瓣雨一樣浪漫?”

……

晉陽,河東節度使府。

叛軍北渡敗逃後,一路往北走了上千裏,到了曾經的河東節府後,安慶緒終於受不了了,執意決定要留在晉陽。

從長安敗逃時,叛軍兵力仍有近十萬,只是這十萬之數卻是良莠不齊。

安西軍與叛軍幾次交戰後,真正的三鎮邊軍人馬已經死傷大半,後來叛軍在關中抓壯丁,強行拉關中青壯入伍,操練半月後便發給兵器,勉強湊夠了十萬兵馬,論戰力已大不如當初安祿山起兵時的老底子了。

晉陽是李唐的龍興之地,一百多年前,李淵李世民父子就是在晉陽起兵反隋,最終奪取了江山。武周時,定晉陽為“北都”,是大唐僅次於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池。

晉陽內有皇家行宮,可惜位於北方,安祿山剛起兵時便將晉陽占領了。

安慶緒回到晉陽後,馬上便住進了行宮,將軍國大事交給史思明和馮羽,這兩位倒是頗為默契,史思明負責操練那些強行入伍的青壯,馮羽則以左相的身份處置朝政,一文一武搭配得宜,叛軍的偽政權在二人的操持下,北方各地叛軍所占城池居然能夠維持安定,也算是異數了。

初冬的夜裏,馮羽正在府裏的書房批閱各地官員呈給安慶緒的奏疏,如今的安慶緒已被史思明完全架空,朝政軍務諸事基本已對安慶緒隔絕,他在後宮裏忙著飲酒作樂玩女人,完全不在乎外面的世界是什麽樣子。

偽燕國的所有朝政軍務大事都是史思明和馮羽商量著辦的,所有奏疏到了馮羽的手裏便是終點站,再也不會呈送給安慶緒了。

混奸細混到如此顯赫的地步,馮羽幾乎是在行使著皇帝的權力,想想都覺得糟心。

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奈何與安西軍幾次交戰,叛軍中幾位大將皆在戰陣中被斬,而叛軍隊伍裏實在太缺少人才,尤其是處理朝政的人才,這個時候馮羽的存在就仿佛擦去了灰塵的絕世明珠,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史思明想忽視都不行。

其實叛軍隊伍裏還是有人才的,比如安祿山身邊的第一謀士嚴莊,高尚等等。

不過高尚在洛陽城破之時被安西軍斬於亂軍之中,嚴莊倒是還活著,但安祿山死後,叛軍內部派系鬥爭嚴重,嚴莊是典型的鐵杆保皇派,與史思明的立場沖突,史思明早已將他的權力架空了。

立場一致且做事有勇有謀的人,只剩馮羽了。

夜風入室,掀起書房內的紗幔,馮羽情不自禁哆嗦了一下,然後用針撥亮了案桌上的燭台。

馮羽垂頭繼續批閱奏疏,幸好當初在石橋村被張懷玉踹著屁股讀了一些書,也學了一些治國的名篇策論,沒想到居然在叛軍陣營裏用上了。

不知不覺到了深夜,馮羽伸了個長長的懶腰,看著桌案上仍舊堆積如山的奏疏,馮羽嘆氣喃喃道:“這種助紂為虐的事,我為何如此勤勉發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