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天子回都(第2/3頁)

顧青整了整衣冠,躬身道:“臣,恭請陛下還都長安,重振朝綱。”

李亨拽起顧青的手,朝車輦走去,道:“卿可與朕同輦而行。”

顧青急忙推脫:“陛下不可,君臣有別,不可失禮,臣怎敢乘天子禦駕,萬萬不可,傳出去臣會被天下人口誅筆伐的。”

“卿是平定叛亂的功臣,與朕同輦有何不可?朕賜予的,旁人說不得什麽。”

“陛下請恕臣抗旨,臣確實不能乘天子車輦,求陛下體諒。”

見顧青拒意甚堅,李亨目光閃動,豁然笑道:“既如此,朕便不勉強了。哈哈,卿在前方平定叛亂,大約還沒見過諸位朝臣同僚,來人,讓諸臣過來,與朕的砥柱功臣顧卿見禮。”

很快從後軍行來一群穿著紫袍或緋袍的朝臣,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

李泌首先走來,笑吟吟地朝顧青長揖,顧青急忙回禮。

“顧公爺,可曾記得‘遍插茱萸’之故人?哈哈。”

顧青也笑道:“同插,同插,李先生,久違了。”

李泌雖是李亨頗為倚重的左膀右臂,但李泌卻不願授官,常以“山人”自稱,李亨無法勉強,對他仍然敬重,只封了他散官名銜,卻尊稱他為“先生”,顧青自然也要稱他為先生。

李泌上前親密地挽住顧青的胳膊,朝他擠擠眼,笑道:“回到長安後,君若有閑暇,不妨與李某再痛飲一回,最好派人找到當年那位茱萸姑娘,為你我紅袖添香,淺斟低唱,如何?”

顧青笑道:“甚好,正合我意,說定了,明日我便派人去找她。”

二人相視大笑,彼此的目光傳遞著同一個含義,插的不是茱萸,是情懷。

寒暄幾句後,李泌識趣讓開,迎面又走來一位披甲武將。

顧青急忙長揖一禮:“晚輩拜見郭老元帥。”

走來的正是老將郭子儀。

原來的歷史上,安史之亂時郭子儀大放異彩,大唐的社稷全靠他力挽狂瀾,然而在這一世,他原本的風頭卻全被顧青搶走了,郭子儀麾下的朔方軍在這場平叛之戰中並未發揮太大的作用,相反,還幹出了一些不光彩的事,比如臨陣脫逃。

郭子儀的臉色有些赧然,他是有羞恥心的老將,當初潼關之戰時,朔方軍臨陣突圍而去顯然並非他的本意,而是李亨的聖旨要求,郭子儀無法抗旨,但今日面對顧青時,他仍感到老臉一陣發燙。

當著顧青的面,郭子儀目光復雜地注視他半晌,忽然嘆道:“老夫慚愧,潼關之戰種種,老夫無言可辯。”

顧青笑道:“郭老元帥,一切都過去了,王師已收復關中,北方叛亂指日可平,朔方軍與安西軍還有聯手平叛的機會,咱們一切向前看。”

旁邊的李亨和李泌同時眯起了眼睛。

顧青這句話看似寬慰,實則話裏似乎另有含義,莫非他有意調出朔方軍北上?那麽宮闈禁衛怎麽辦?

李亨忽然笑著打斷了二人的對話,道:“先回長安吧,敘舊來日方長,不必急於一時。”

顧青含笑避開幾步,李亨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在宦官的攙扶下上了車輦。

君臣相見,氣氛非常融洽,大家聊得一團和氣,仿佛沒有任何矛盾,深情對視的眼神像極了半年未見的異地戀情侶,為了這場重逢,一切奔赴都有了意義。

禦駕繼續啟程,緩緩走了十裏,來到長安城金光門前。

城門前人山人海,長安城的百姓們紛紛跪拜,李亨掀開了車輦的珠簾,站在車轅前扶住欄杆,熱淚盈眶地環視道路兩旁的百姓。

百姓們也沒讓他失望,發出山崩海嘯般的歡呼聲。

關中收復,天子還都,天下……或許真的太平了吧?

三萬朔方軍跟隨禦駕入城,一路接受著百姓們的歡呼,朔方軍將士的臉上卻並沒有那麽高興。

自己幹過什麽,心裏有數,這等場景朔方軍將士大約心中有愧,實在無法高興起來。

顧青落在後面,與常忠沈田等將領並肩而騎。

常忠見百姓們歡呼的模樣,不由撇了撇嘴道:“對著一群逃兵歡呼,真是愚昧至極,我若是朔方軍將士,此刻就該拔刀抹脖子以謝天下了。”

顧青目注前方,笑容不變,嘴裏卻嚴厲地道:“天子駕前,管好你們的嘴,若被有心人聽到,制造出事端,你有很大概率實現你拔刀抹脖子的夢想。”

常忠急忙道:“公爺,末將沒這夢想。”

“嘴沒管好的話,這個夢想離你並不遙遠,如今朝堂君臣對安西軍虎視眈眈,你們若被人拿住把柄,便是一場慘烈的沖突,乖,不要給我惹麻煩。”

常忠低眉順目道:“是。”

後面的李嗣業大嘴一張,剛要說點什麽,顧青卻仿佛心有靈犀,立馬回頭狠狠瞪了他一眼,喝道:“你也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