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收復潼關(第2/2頁)

——不是說不定,而是必然。

鮮於仲通是文人,文人沒那麽大的膽子敢跟皇帝對著幹,對鮮於仲通來說,如今的情勢令他非常為難,若橫下心索性完全依附顧青,自己豈不是成了天子眼中的亂臣?若決定蜀軍與安西軍散夥,鮮於仲通領兵北上與郭子儀的朔方軍會合,此舉雖說討好了天子,但若有一天顧青的臣權穩穩壓了君權,他鮮於仲通該如何自處?

說到底,如今的鮮於仲通面前是一張賭桌,大家的眼睛都盯著他,看他把籌碼押在哪一方。

鮮於仲通好後悔,自己真不應該領兵出蜀的,若當初他對李隆基的勤王詔令不理會的話,此時的他應該在益州節府的豪宅裏吃著火鍋唱著歌,有風有霧又有驢。

所以,眼下他什麽都顧不得了,先主動請戰將潼關拿下再說,有此軍功傍身,將來無論天子和顧青哪一方贏了,鮮於仲通都能落於不敗之地。

今晚潼關之戰,對大唐社稷尤為重要,對鮮於仲通的前程亦非常重要。

“報——鮮於節帥,前方不遠便是潼關了!潼關城門大開,安西軍正與叛軍血戰。”斥候飛馬來報。

鮮於仲通朝身後幾名蜀軍將領看了一眼,道:“所有騎兵馬上沖關,助安西軍一臂之力……不對!是安西軍助咱們蜀軍一臂之力,所有步軍壓後,城外列陣後入城,盾兵排前,弓手次之,快!”

一聲喝令,蜀軍隊伍中一支數千人的騎兵風卷殘雲般朝潼關策馬奔去。

論戰力,蜀軍不如安西軍,他們沒有經歷過安西軍那般嚴酷的風雨無阻的每日操練,但蜀軍也是邊軍,李隆基當年設劍南道節府,就是為了防備西北面的吐蕃,蜀軍這些年跟吐蕃大大小小也有過幾次戰事,戰力雖不如安西軍,但也不弱。

數千蜀軍騎兵在兩裏外便鞭馬沖鋒,很快潼關城頭便敲響了銅鑼示警,原本對著城內下方陌刀營的叛軍弓手們不得不馬上掉轉過來,朝外面的蜀軍騎兵瘋狂射箭,試圖攔擊這支來歷不明的騎兵。

聽到馬蹄聲,以及驟然減少的箭雨壓力,李嗣業情知援兵已至,不由興奮大喝道:“後列守住城門,前列繼續推進!”

陌刀陣緩緩朝前進了幾步,叛軍越來越畏懼,此時他們也聽到了關外的馬蹄聲,叛軍將士皆露出絕望之色。

潼關難保了,此時勝負已定。

馬蹄聲越來越近,當數千蜀軍策馬沖入潼關城門時,陌刀營自覺地給蜀軍讓開了一條寬闊的路,蜀軍長驅直入,鋒銳不可當,一直沖到驚慌失措的叛軍人群中間,一陣淒厲的慘叫過後,叛軍已被打穿。

軍心土崩瓦解,任由將領如何打罵,如何殺一儆百,都挽不回叛軍的頹勢。許多叛軍慌了神,失去理智如同營嘯一半,再也聽不到將領的命令,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跑。

李嗣業看在眼裏,愈發欣喜,瞠目大喝道:“放下兵器跪地,可饒不死!”

陌刀營將士一齊喝道:“跪下!可饒不死!”

叛軍仍在猶疑時,潼關外又傳來急促的腳步聲,鮮於仲通率領的三萬蜀軍趕到。

直至此時,叛軍終於徹底絕望,無數人一聲不吭地扔了兵器,雙膝跪地求饒。

潼關的西門悄然打開,數千人護侍著潼關守將安守忠,趁亂倉惶逃往長安,西門打開後,無數不想投降又想活命的叛軍也跟著蜂擁跑出城門外,漆黑的星夜中竄進關外的野地山林裏,逃竄不知所蹤。

鮮於仲通惜命,待到潼關已完全被占領後,這才在將士們的護侍下騎馬入城,見蜀軍將士已在收編俘虜,打掃戰場,鮮於仲通捋須大笑道:“來人,速速稟報顧公爺,劍南道蜀軍已收復潼關,哈哈!”

鮮於仲通正得意大笑,李嗣業迎面走來,鮮於仲通的笑聲不由一滯,仿佛被饅頭噎住了似的,表情尷尬地道:“……蜀軍會同安西軍陌刀營,一同收復潼關,呵呵,一同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