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滅族之仇(第2/2頁)

皇甫思思冷笑:“好個忘恩負義的東西,當年你們被高仙芝所部追殺,整個西域都沒你們的容身之地,就數你最聰明,居然敢躲到安西都護府的地面上來,當年你身無分文,不敢露面,是誰暗中接濟了你,是誰幫你逃過了官府的追殺?”

男子沉默半晌,道:“在下至今仍感激皇甫姑娘當年之恩,只是怕連累姑娘……”

皇甫思思道:“我不怕連累,而且我剛才說過,安西都護府如今已變天了,高仙芝被天子所忌,大權已失,不日將會被調回長安,如今的安西之主是個年輕人,比高仙芝好多了。”

男子冷笑,眼中閃爍著仇恨的光芒:“安西換主又如何?唐人皆是不守信約不講道義的一丘之貉,不管換了誰,我都不會信。”

皇甫思思神情漸漸變得柔和,低聲道:“我知道唐軍對你有滅國破家之仇,高仙芝所為確實悖於道義,長安的天子亦有所覺,所以才會另遣賢臣將其取代,大唐的朝廷在糾正高仙芝犯下的錯,你的仇恨不能延續到新的安西之主身上。”

男子陰沉地冷笑:“長安朝廷一句‘糾正’就輕飄飄將這深仇大恨揭過去了?我該面向長安跪拜表達我的感激嗎?”

皇甫思思語氣漸冷:“你若有報仇之心,為何至今仍躲在這個陰暗的地方動都不敢動?新任的安西之主與高仙芝不同,他想修復大唐與昭武九姓的關系,他要重用昭武九姓的族人,滅國破家的兇手是高仙芝,冤有頭債有主,你要報仇可去尋他,與旁人何幹?”

男子面若寒霜道:“你口口聲聲為那新任的安西之主說話,難道你是他的說客,為他效忠了麽?”

皇甫思思嘆道:“跟你們這些仇恨沁入骨髓的人說話,實在太辛苦了,說什麽都不對……”

望向男子,皇甫思思低聲道:“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安西不一樣了,你可以出去走走,看看龜茲城的新氣象,新任的安西之主有治國安邦之才,龜茲城跟以前大不一樣,出去看看,聽聽城裏的人們如何評價他,然後你再考慮我剛才的話。”

“我不能勸你放下仇恨,但我勸你不妨接受他的善意,你仇恨的對象與他無關,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大唐不是所有人都是壞人,我身負的破家之恨不比你輕,但我,仍願意活在陽光下。”

男子冷冷道:“姑娘若無別的事,便請離開吧。”

皇甫思思嘆了口氣,從懷裏掏出一塊十兩左右的銀餅,輕輕地擱在桌上,然後轉身離開。

……

大漠落日,風沙蔽天。

沈田率於闐軍所部五千兵馬離開龜茲後,在大漠中行走十余日了。

冬季沙漠的氣候很嚴酷,風沙夾雜著寒風,如刀子般在身上臉上劃過,行軍的每時每刻都要忍受萬箭穿心之痛,運氣差的話還會遇到沙塵暴,是生是死只能看天意了。

沈田所部昨日剛經過了一場沙塵暴,隊伍少了幾十人,糧食和飲水也損失了不少,清算了剩下的糧食和飲水後,沈田有些焦急,隨軍向導估測了方向,指著東面說往前行數百裏便是陽關,將士們可入陽關補充糧食和飲水。

“陽關”意指玉門關之南,南面謂之“陽”,故稱“陽關”,一首有名的詩裏說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說的就是這個陽關。

陽關是自漢朝而設的軍事和民用的隘口,用以防禦北方匈奴和客商補給的驛站,沈田所部從龜茲城開拔後往東行,不知不覺已快到玉門關了。

遺憾的是,一路上都沒遇到盜匪,斥候派出去無數,仍未打探到盜匪的任何蹤跡。

糧食和飲水已短缺,沈田下令朝陽關急行軍,到了第三日,隊伍離陽關越來越近時,一騎斥候匆匆策馬而來,稟報了一個消息。

陽關以西三十裏外的大漠深處,斥候發現有一支千人的兵馬,他們衣裳雜亂不一,手執兵器各異,躲在沙丘背風處休憩,行跡來歷頗為可疑。

沈田召集部將商議半晌,隨即沈田重重一握拳,冷冷道:“不管什麽來路,打一打便知道了,寧可殺錯,不可放過!”

“傳令,全軍列陣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