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伏擊遭遇(第3/3頁)

騎兵的主要作用是沖鋒,用戰馬無可抵擋的沖鋒之勢沖亂敵軍陣型,一番穿插過後,敵軍陣型一亂,戰鬥力基本喪失殆盡。

大唐騎兵的特點是側翼沖鋒,如果比喻成人與人搏鬥的話,大唐的騎兵就是一柄神出鬼沒的匕首,交戰正酣時冷不丁刺向敵人的肋部,一招制敵。

鑒於大唐騎兵的作戰特點,顧青特意選了此處伏擊,兩面是高高的沙丘,中間的低窪地帶正好是敵人的必經之路,伏擊發動起來後,兩面沙丘的伏兵居高臨下地沖鋒下來,恰好從吐蕃的中軍穿插而過。

此時的顧青已將指揮權交給了常忠。

常忠身先士卒,他面對的是吐蕃軍的前鋒,從沙丘沖下來後,吐蕃前鋒數千人的陣型已亂,常忠率三千騎兵看準了前鋒防禦陣型中部的一個空档,手中長戟平舉,也不需用力,只是端著長戟放開戰馬的速度,長戟的戟尖正對前方,當戰馬沖入敵方人群的一刹那,轟的一聲,仿佛兩個鐵球在半空相撞,激起耀目的火花。

常忠沖在第一個,胸前鎧甲的甲葉上已插了幾支敵軍射來的箭矢,幸好有鎧甲護身,並未傷到身體。

身後三千人如風卷殘雲,跟著常忠沖入了敵軍前鋒陣型裏,絲毫未放緩速度,任由戰馬嘶鳴狂奔,第一次沖鋒的目的是沖亂敵軍陣型,並不以殺敵為主。

三千匹戰馬如三千頭發怒的公牛,竟生生從敵軍人群中沖出一條血路,像一顆子彈在水裏射過,將敵軍的陣型中央沖出了一條長長的空白地帶。

一直貫穿了敵軍前鋒的陣型,常忠等三千人馬來到空曠地,紛紛掉轉了馬頭,常忠喝道:“再來一次沖鋒,隨我來!”

說完常忠和三千將士策馬朝前鋒再次發起沖鋒,仍如一顆子彈般將敵軍前鋒陣型再次貫穿。

反復沖鋒三次,敵軍前鋒已潰不成軍,韓介沒說錯,如今這個年代,大唐的騎兵若在平原地帶交戰,真的是天下無敵的存在。

見敵軍前鋒已亂,完全無法再組陣,常忠指揮了最後一次沖鋒後,忽然暴喝道:“全軍下馬,列陣殲敵!”

三千左衛將士紛紛下馬,手執長戟列陣,陣型像一支黑色的鐵錐,錐尖正對吐蕃軍前鋒,敵軍前鋒愈發慌亂,將領們紛紛呵斥下令列陣抗敵。

幾次沖鋒已將吐蕃的軍心擊潰,中了埋伏又是騎兵突襲,吐蕃前鋒的軍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在氣急敗壞的將領們馬鞭不斷揮舞鞭笞下,吐蕃軍飛快列出一個散亂不堪的防禦陣。

常忠看著面前不遠處松松垮垮的陣型,不由輕蔑一笑,隨即大喝道:“前軍,弓箭,上!”

一輪密密麻麻的箭雨嗖的一聲激射而出,吐蕃軍前鋒軍士紛紛倒地不起。一輪箭雨便是數百人的傷亡。

與騎兵沖鋒的風格完全不同,唐軍步軍的作戰是按照陣型有條不紊地進攻。不求快,但求穩。

列於陣型前方的通常是盾陣,當然,不一定是標配,比如此刻常忠所部是騎兵改步兵,盾牌用處不大,所以列於前端的是弓箭。

首先是弓箭齊射,一輪又一輪的箭雨有效打擊了敵軍的陣型後,其次才是長戟長矛陣,陣型的最後是適合貼身近戰的橫刀陣。

箭雨連續射了五輪後,吐蕃前鋒匆忙列出的陣型又亂了。

常忠下令弓箭暫停,將士們手執長戟,列陣前進。

傳令兵手中的旗幟飛快揮舞,將士們在旗幟的指揮下整齊地邁步,平舉長戟朝吐蕃前鋒一步一步逼近。

遠處的沙丘上,顧青看著吐蕃前鋒被常忠所部打得潰不成軍,輕松地呼了口氣。

“常忠那邊算是穩了……”

扭頭望向吐蕃軍的後方,卻見後方的敵軍正有條不紊的列陣,而沈田所部的於闐軍卻未曾如約發起攻擊,甚至連一個唐軍將士的人影都看不見。

顧青眉頭皺了起來:“沈田在做什麽?敵軍後路為何還不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