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君臣奏對(第2/3頁)

當裁判好累啊,楊國忠不爭氣,最終還是李隆基一個人扛下了所有。

以目前來看,僅僅靠楊國忠是抗衡不了太子的,李隆基左右思量,覺得還應該扶持一個人,然而朝堂雖然人才輩出,但真正能自成一派助李隆基平衡朝局的人卻一個都沒有,陳希烈雖為左相,但性格失之柔弱無魄力,余者諸如李泌,房琯,韋見素,崔渙等人,要麽早已站好了陣營,要麽才幹膽略有欠缺。

人才不是沒有,但李隆基眼裏的這些人才,或多或少有缺陷,造福一方可以,左右朝堂局勢卻不行。

李隆基越想越煩躁,坐在殿內自己斟滿了一杯酒,然後一飲而盡,神情陰郁地嘆息。

李林甫這一死,實在是給大唐的朝堂添了不少麻煩。

……

傍晚時分,顧青也得到了李林甫去世的消息。

對於李林甫的死,顧青無悲無喜。嚴格說來,自從來了長安,他與臭名昭著的奸相卻連一面都沒見過,但明裏暗裏有過幾次交鋒。

此刻顧青心裏唯一的念頭是慶幸,慶幸自己命大。

以顧青得罪李林甫的次數和力度來看,如果李林甫身體沒毛病,有精力有時間的話,以顧青的斤兩,大概會被李林甫玩死。

“口蜜腹劍”的稱號不是白來的,論謀略論智慧論鬥爭經驗,李林甫比顧青不知強了多少,幸好顧青到長安時李林甫已病入膏肓,就算顧青得罪了他幾次,李林甫也沒心思跟他這個小人物計較,後來左衛貪腐案算是把李林甫得罪狠了,然而那時李林甫正處於風口浪尖,不敢報復顧青,顧青算是逃過一劫。

再後來,李林甫已然奄奄一息,更沒有精力報復了,直到今日李林甫去世,顧青不得不慶幸,自己什麽都沒幹,就這樣活活熬死了一個敵人。

所以說,人生在世如果做不到快意恩仇的話,一定要多保重身體,身體強壯了,不但會延長自己的生命,偶爾還能收獲一些意外的驚喜,活活熬死仇人也是很有快感的。

一朝宰相去世,顧青連一絲悲傷的感覺都沒有,暗暗慶幸了一番後,馬上把這件事拋之腦後。

盤腿坐在自己的屋子裏,顧青正無比煎熬地吃著禦賜的晚膳。

門外有宦官尖著嗓子輕聲道:“顧長史,陛下欲遊賞驪山,朝臣當隨駕而往。”

顧青嘆了口氣,朝門口道:“我正在用膳,可以晚一點麽?”

宦官彬彬有禮卻語氣堅決地道:“顧長史,君臣有禮法,沒有陛下等臣子的道理,還請顧長史馬上出行隨駕。”

顧青看了看面前的飯菜,味道委實不怎麽地,索性放棄吧,餓一頓死不了的,回了長安天天吃烤羊腿補償自己。

於是顧青擱下了碗筷,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後,打開門隨宦官前往宜春閣。

剛到宜春閣前的廣場上,天子的儀仗已徐徐啟行。

李隆基身著常服,在兩三百名羽林衛的簇擁下,面無表情地朝山上走去。

儀仗的後面,跟著幾名朝臣和宦官,眾人一聲不吭默默隨行。

顧青算是遲到,很低調地跟在隊伍後面,心中卻暗暗腹誹。

皇帝晚飯後散個步而已,居然也擺這麽大的排場,累不累?

沿著驪山星辰湯後面的山道緩緩上行,隊伍越走越長,前方數十名羽林衛開道,李隆基走在中間,後面跟著顧青等隨駕朝臣,仿佛感受到李隆基陰郁的心情,數百人的隊伍鴉雀無聲。

快天黑時,眾人已走到驪山的山腰,四周一片茂密的樹林,這裏是沒被開發的野外,僅有一條小徑通往上下。

隨駕的高力士見天色已晚,於是上前勸道:“陛下,已天黑了,不如回駕華清宮吧。”

一路上山,李隆基腦子裏一直在思考朝堂局勢,直到高力士提醒,李隆基才回過神來,往山下一看,不知不覺竟走了這麽遠,那些隨行的朝臣們都有些支撐不住了。

目光隨意地在隨駕朝臣隊伍中一掃,李隆基看到了人群裏的顧青。

沒辦法,顧青在人群裏太顯眼了,明明年紀最輕,走了半截山道此刻的模樣卻最為不堪,別人頂多喘粗氣,顧青卻已是上氣不接下氣,彎腰扶著膝蓋,衣冠淩亂發鬢披散,活像滿身大漢剛從他身上下來。

李隆基皺了皺眉,道:“顧青,近前來。”

顧青一愣,但還是一步一步地挪到李隆基面前。

李隆基上下打量著他,搖頭道:“顧青,你這身子可不行啊,朕已是六十多歲年紀,走山道仍有余勇可賈,那些隨駕的朝臣年紀都比你大,他們也沒你這般不堪,年紀輕輕的,為何身子如此柔弱?”

顧青苦笑道:“不敢欺瞞陛下,臣忙著隨駕,來不及用晚膳,故而體力不支。再說陛下龍精虎猛,年已花甲仍有食牛之氣,您當年也掌過帥印,軍伍之中操練打熬,陛下的龍體打下了基礎,說您活萬歲有點虛假,但臣以為,陛下活一百五十年問題不大。臣沒有陛下的榮耀經歷,身子哪裏敢與陛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