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行路聚勢(第3/4頁)

張九章苦笑搖頭,這種事如何上疏?一旦上疏便是得罪了滿朝權貴,而且天子不一定當回事,權貴圈占民間田產之事是張窗戶紙,大家心知肚明,天子明知圈占農田之事越來越難以控制,可他也拿不出有效的辦法,因為這不是一家一戶的權貴在幹,而是幾乎所有的權貴都有圈占田產的事。

法不責眾,一旦處罰了某個人,整個權貴圈子都會激烈反彈,天子都不得不忌憚三分。

張九章是歷經沉浮的老狐狸,而且張家也是大家族,族中子弟眾多,容不得他沖動地做決定。

“確定了麽?李光弼果真說過與濟王有關?”

張懷錦點頭,委屈地道:“我再三問過幾遍了,李叔叔說顧阿兄與濟王今日上午直接沖突起來了,雙方不歡而散,隨後濟王府的死士一百多騎便離開長安,直奔青城縣而去。顧阿兄和李姨娘他們隨後也出城了。”

張九章苦笑嘆息:“這個顧青,闖禍的本事越來越精進了,皇子的土地豈是區區一個六品長史能碰的?真不知他抽了什麽瘋……”

張懷錦瞪著梨花帶雨的杏眼爭辯道:“顧阿兄才沒抽瘋!李叔叔說了,他是為了朋友才不得不與濟王交惡的!他離開長安也是為了保朋友的周全,他有情有義,慷慨赴死,他是英雄!”

想到顧青接下來的命運,張懷錦心都碎了,眼淚又流了下來,哭道:“二祖翁,你快救救他,顧阿兄不能死!他的雙親都是咱們張家的恩人,張家不能對不起恩人之後。”

張九章被張懷錦搖晃得腦子發暈,急忙按住了她,苦笑道:“老夫正在想辦法,你莫搖了,老夫快暈過去了。”

捋須沉吟,張九章嘆道:“這孩子倒真是有情有義,豪俠之後,不負俠名,顧家伉儷有子如斯,足可告慰在天之靈。”

“此事不可上疏,事情太復雜太兇險,老夫若上疏於朝堂,恐怕會給顧青雪上加霜……張家能做的不多,家中有青壯親衛二十余,皆是當年你大祖翁留下的,可命他們馬上出發,趕上顧青他們,聊為助力……”

張懷錦哭聲一頓,化愁為喜道:“好啊好啊,我也跟親衛們一同出城……”

張九章怒道:“胡鬧!此事何等兇險,你一個女娃豈能犯險!給老夫滾回房老老實實讀書繡花,膽敢跑出去,老夫打斷你的腿。”

……

剛出長安城沒走多遠,張家的二十余名親衛趕了上來,與顧青等人會合後,為首的一名年長親衛恭敬地轉達了張九章的話,顧青頗為感動,於是接受了張九章的好意。

至此,顧青的身邊已有三十余人,這點力量比起濟王府派出的百余人騎隊固然不足,但至少也有一搏之力了。

出城行了數十裏後,道路變得有些坎坷難行了,顧青坐在馬車裏,顛簸得差點吐出來。

李十二娘闔目盤腿坐在他旁邊,神情淡定從容,她的身旁擱著一柄長劍,劍未出鞘,顧青卻仍能感到從鯊皮劍鞘裏傳出的一縷縷寒氣,顯然是一柄難得的好劍。

“過了梁州,馬車就要棄了,咱們得騎馬趕往蜀道,顧青,你要在這短短數日的路程裏學會騎馬……”李十二娘睜眼一瞥,道:“嘴上說得那麽悲壯感人,馬車才跑了幾十裏便這副德行,如此模樣就算平安到了青城縣,你能做的只有引頸就戮,難不成你真打算千裏迢迢跑過去送命?”

顧青被顛得都沒力氣感受到傷害了,沒精打采地擡眼朝她笑了笑。

打野不行,但我守塔還是頗為厲害的,上次來石橋村尋仇的三個仇家,顧青連面都沒露便將他們收拾了。

算了,這樁豐功偉績以後再吹噓,現在好難受,想吐……

李十二娘淡淡地道:“有件事我一直沒問過你,那個青城縣令是你親手以‘舉孝廉’的名義捧上去的,看他處置此事的做法,非常稚嫩可笑,這樣的人,你為何非要捧他上去當官?就算過了這次危機,下一次呢?官場何其兇險,這樣的人做官,活不過十年。”

顧青嘆道:“宋根生是個很幹凈的人,幹凈得眼裏摻不進半分沙子,他跟我說過,他的志向是造福一方。我覺得做官最重要的本質是踏實做事,而不是看他在官場如何做人,事情做得好,子民在他治下得到了實惠,他便是好官,做人方面的不足可以慢慢改變適應,如果天下的官員都只想著如何逢迎鉆營,而不願踏踏實實為子民做點實事,治下的子民豈不是身陷水火之中?”

李十二娘想了想,笑道:“或許你的話有幾分道理,但你那位朋友做人未免太欠缺了,這樣的人真不適合當官。”

“做官和做人一樣,都是會慢慢改變,慢慢成長的,我只是栽下了一棵樹苗,這棵樹苗會不會長成參天大樹,看他的造化,我能做的只有盡量幫他遮蔽一下風雨,以後的路終歸要靠他自己走的,若有一天他覺得走不下去了,或許他會自己辭官吧。”